导航
一、信息系统
1. 概念
2. 发展历程
3. 类型
4. 建设周期
1. 概念
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一般泛指收集、存储、处理和传播各种信息的具有完整功能的集合体,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工具,以网络为信息的传输手段。
2. 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电子数据处理阶段
仅着眼于减轻人们在计算方面的劳动强度。如用于计算工资、统计账目等,属于电子数据处理(EDP)业务,只是对企业单项业务进行处理,较少涉及管理内容。
第二阶段:事务处理阶段
逐渐将计算机应用于企业局部业务的管理,形成所谓的事务处理系统(Transaction Process System,TPS),未形成对企业全局的、整体的管理
第三阶段: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支持各部门和机构管理决策的信息系统,因此称为“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80年代。 广泛定义为:管理信息系统是用系统思想建立起来的,以计算机为基本信息处理手段,以现代通信设备为基本传输工具,且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在此阶段,信息系统形成了对企业全局性的、整体性的计算机应用。强调以企业管理系统为背景,以基层业务系统为基础,强调企业各业务系统间的信息联系,以完成企业总体任务为目标,它能提供企业各级领导从事管理需要的信息,但其收集信息的范围还更多地侧重于企业内部。
第四阶段:决策支持系统阶段
发展为更强调支持企业高层决策的决策支持系统(DSS),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拓展和提升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最大特点是通过将因特网众多孤立的信息系统联系起来,形成更大程度上实现信息共享的大范围的基于网络互联的信息系统。
此阶段目标:借助于自动化和互联网技术,综合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和服务于一体,以求达到企业与系统的效率、效能和效益的统一,使计算机和因特网技术在企业管理和服务中能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3. 类型
(一)按数据环境分类
(1)数据文件,特征:没有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根据大多数的应用需要,由系统分析师和程序员分散的设计各种数据文件。 简单、容易实现。后期维护不便、费用高昂
(2)应用数据库 使用了数据库管理系统,但没有共享
(3)主题数据库,数据库与一些具体的应用有很大的独立性,主体数据通过一些共享数据库被联系和体现出来。 特点:经过严格的数据分析,建立应用模型,设计开发时间长,后期维护费用低。依赖后期完善的管理
(4)信息检索系统,一些数据库被组织得能保证信息检索和快速查询的需要。软件设计中要采用转换文件、倒排表或辅关键字查询技术,比传统数据库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动态可变性
(二)按应用层次分类
(1)战略级信息系统(企业最高管理层,董事会和经理班子)
(2)战术级信息系统(中层经理及其管理的部门)
(3)操作级信息系统(业务部门)
(4)事务级信息系统(业务人员)
4. 建设周期
(一)规划阶段(产生阶段/概念阶段/需求分析阶段)
(1)概念的产生过程,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提出建设信息系统的初步想法
(2)需求分析过程,对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形并成需求分析报告
(二)开发阶段(最关键)
(1)总体规划阶段
基础:需求分析
作用:1 指明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
2 指导信息系统的开发
3 优化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
4 规范企业的业务流程
内容:包括 开发目标、总体架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实施计划、技术规划等
(2)系统分析
目标:为系统设计阶段提供系统的逻辑模型
基础:企业的业务流程分析 规划基本架构
内容:组织结构、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和数据流程分析、系统初步方案
(3)系统设计
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设计出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案。
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流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安全控制方案设计、系统组织和队伍设计、系统管理流程设计
(4)系统实施
将设计阶段的结果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实现,将设计文本变成能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系统。此阶段用户的参与特别重要,逐步处于主导地位
(5)系统验收
(三)运行和维护阶段
维护分为4种:1、排错性维护 (初期较多)2、适应性维护(初期较多) 3、完善性维护 4、预防性维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