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聊一聊第一性原理,时隔3年再次阅读这个带些哲科化思维的知识点,有一些新的感受,故将笔记和思考整理于下。
1.逻辑上正确的事情,一定是对的。
再讲上面的这句话之前,我们先来讲一讲大家常用的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归纳法,一种是演绎法。归纳法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理解,我们很容易想到,收集,归类,概括,总结等等,他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已有事实的特征归总,来得到一定的结论。比如从空间上,你看到中国天鹅都是白色的,那么可能归纳出全世界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比如从时间上,太阳都是东升西落,那么可能归纳出全世界的太阳都是东升西落的。我们人类遇到的绝大部分常识,都是这样得来的,前人或他人这么做,所以我们这么做是合理的,包括我们做一些实验也是如此,但是这里有一个隐含假设就是,我们归纳的时空边界是连续的。这一句话很有意思,它是什么意思呢?凡是归纳,一定是有边界的,当我们归纳推导出来的规律超过了原来的时空边界之时,这个谬误就会显得非常明显了。比如你跟人搞辩论,其实不应该去从人家的结论入手推翻,而是要寻找对方的隐含假设,如果的论点隐含假设不对,结论自然就被推翻了,从基石入手,从结构入手,不能从内容入手。所以笔者想说的是,归纳法一定要注重隐含假设的连续性,或者说需要用连续性去验证假设和边界,比如你让老员工去干新业务,这里面就有一个归纳法的隐含假设,老员工的经验是能延续用在新业务上的,但实质的情况是,如果这个业务是非连续性的,就会存在老员工也表现得很拙劣的情况,因为他们身处体系之内,无法摆脱连续性的隐含假设,所以要用归纳法时,就必须要审慎观察其连续性。
那么说完归纳法, 我们再来说说演绎法。“所有的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也会死”,这就是一个演绎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我们熟知演绎法,也是从这三段论中得知的。我们会发现,在这个三段论下,只要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是囊括在大前提的边界之内,那么结论一定为真。你很难推翻这一条,因为这就是演绎法的隐含假设,就是前提只要准确,演绎一定准确。那么这里的前提是如何得来的呢?如果想要保真,我们肯定不能用归纳法得来,而是需要用一个更大的前提来推导,这样往前推,就会出现一个元前提,基石假设,这个假设就像是我们的树根,盖房子的地基,是整个系统中的第一因。
这个时候,我们再回头看我们标题的第一句话,“逻辑上正确的事情,一定是对的。”,这句话是谁说的呢?是张一鸣在做短视频最开始受挫的时候一句分享,他后面还有一句话“而且还有别人已经验证过了,我们数据差,是我们自己没做好。”能在这里坚定的认识到逻辑正确,前提正确,我想这才是演绎法的真实信徒,不受制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坚定的看到方向和隐含假设前提的正确性,这才是我们对待事情的正确的态度,与成败无关,与大小无关。
2.什么是一?
这是一句黑话,就是“什么是一个系统的中基石假设?”如果没有找准这个事,可能我们的结论很多时候都是有问题的。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第一性原理就是一个系统中的中心思想,但其实他往往不是中心思想,他甚至不在这个系统之内,而是系统之外的一个元前提。这对于我们商业发展也很有启发,一个公司的战略,就是中心思想,但是他并不是这个公司或者这条业务线的第一性原理,他的基石假设才是。再比如牛顿力学中的中心思想,F=ma,他的一并不是这个,而是惯性假设和引力假设,在两个前提下,才能用演绎法推出来的这些结论。这就意味着,其实最核心的元前提,任何一个系统就那么几条,比如我们芒格信仰的价值投资,由这一个基石假设演绎出来的投资方法策略。
如果说演绎法教会了我们一种寻找前提的思维方式的话,那么第一性原理就是告诉我们要注重观察思考逻辑的基石假设,有些人可能跟我们观点相同,但是他们推演的基石假设可能跟我们千差万别,如果后者不一致,就会出现一种情况,他们可能轻易的赞同你,也能轻易的反对你。我们看待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或者案例,应该更加要关注到的就是他的一是什么?就像牛顿的引力假设和惯性假设,欧几里得的五大公理,马斯克的还原论,这个商业模式中最重要的元前提是什么。
3.不破不立的基石假设。
其实,当一个系统持续运行的时候,他一定会有一个基石假设,它可能会支撑我们走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如果当你发现某个事情达到瓶颈的时候,或者可能达到失速点的时候,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可以研究一下是否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破界创新了,三步走,打破原有的隐含假设,树立新的基石假设,塑造全新的系统。这里面最难的其实是第一步,就是识别并打破原有的隐含假设,因为这些假设,就像是共识一般,存在着我们每一个系统内的人身体信念中,他很难被察觉。比如手机就应该有按键,mp3就应该有屏幕,就是乔布斯在做iPhone和ipod之前的行业隐含假设,比如IBM在开启商业机之前,隐含假设就是计算机就应该被用于科学研究领域,但是IBM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打破了原有的基石假设用于科研市场,重构了基石假设,计算机在商用市场中潜力巨大,然后第三步才是升维组织架构,全力投入,将商用这一单一要素最大化。而乔布斯,更是重新定义产品的高手,去掉播放器的屏幕,去掉手机的按键,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打开隐含假设。让我们想想,字节跳动转型铺开第二曲线短视频时,京东自建物流,表面来说都是战略调整,其实本质是基于自身能力和行业需求的基石假设变了。
有一些创业者其实是解题家,遇到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甚至用归纳法可以解决一类问题,他们解决的是极限点的问题,但是还有一类人,解决的是问题的边界问题,什么是边界呢?某个东西对你很重要, 重要到你都忘记他存在的时候,这就是你的边界。边界的问题是让原有的问题变得无关紧要。比如福特并没有解决马车的问题,但是他制造的汽车却让马车变得无关紧要了,乔布斯也没有解决功能手机的按键问题,但是他却让这个问题变得无关紧要了,张小龙没有解决PC即时通信的问题,但是却让这个问题变得无关紧要了。同理,如果我们盯着边界内看待问题,永远都难以突破边界。
【金词银句】070期:
1.你的工作就是干掉你原来的生意,你的目标是让所有卖纸质书的人都失业。
这是贝索斯给它的kindle负责人给出的目标,一个做实体书起家的企业主居然要以干掉实体书生意为己任,这才是真正的变革,与其让外界的变化和行业的竞争者斩杀,不如自己革了自己的命。
2.如何识别破局点?
每一个战略转折点,都会表现出10倍速变化,而每一个10倍速变化,都会导致战略转折点。某一个要素发生了10倍速变化的时候,一定有一个战略转折点。其中单一要素发生10倍速变化的时候,对某个单一要素一定要提前预判。这里有两个启发,一个是阈值的边界,101%=1,99%=0,另一个是反过来抓其要害,有时候我们喜欢看短板,看木桶理论,但是那往往是不那么合理的。
3.管理和创新分开来看。
每增加一条提高执行力的流程,就扼杀了一条创新。什么是企业的1,企业的1是好产品,但是为了做好产品,我们产生了很多的流程,但是走着走着,就把流程做成了1,但其实是做流程也是为了做出好产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