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面纱》|莫去掀起那描画的

《面纱》|莫去掀起那描画的

作者: 鱼桥君 | 来源:发表于2018-11-05 14:18 被阅读0次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内地小城湄潭府笼罩在霍乱的黑暗阴影里。

    小城中的上校府邸内一间又长又矮的黑屋中弥漫着死亡的气味。

    一个英国女人面对奄奄一息的丈夫,哀求道:“我央求你原谅我。我珍爱的,我亲爱的人,如果你爱过我——我知道你爱我,可我却那么可恨——我请求你原谅我。现在我没有机会表示我的悔改,可怜可怜我吧,我央求你原谅我。”

    他并没有答应,只是嘴唇动了一下。眼睛则失神地望着粉白的墙壁。女人俯下身去,分明清清楚楚的听见他说:

    “死的那个是狗。”

    一对英国夫妇缘何出现在中国霍乱肆虐的偏远小城,女人倒底犯下什么过错令其这般央求宽恕,丈夫的那句莫名其妙的话,是死神降临时的胡言乱语,还是意有所指。这一切还得追溯到故事的开始。

    — 1 

    故事主人公凯蒂出生于英国一个普通家庭,她长相出众,在经历了几次社交季后,挑剔的凯蒂依旧没有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相较于一开始的众星捧月,慕者云集,最后只剩下寥寥几个资质平平的爱慕者,这使得凯蒂心灰意懒。其中之一就有后来成为她丈夫的细菌学家沃尔特。

    生性沉闷孤僻的沃尔特在一次约会中,突然向凯蒂提出了求婚。这使得凯蒂惊愕不已。因为自己完全不爱他,甚至都没注意过他,“沃尔特”这个名字也是前不久才偶然问起,即使之前已经在舞会中和他跳过了许多次舞。

    虽然求婚是那么突兀,但是沃尔特却是对凯蒂一见钟情,他深爱着她,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真情实意。

    显然,凯蒂并不喜欢这个无趣木讷的求婚者。但是她还是答应了求婚。原因竟然是凯蒂的妹妹已经和一个男爵订婚,而大她好几岁的自己却还没有嫁人。一想到自己要参加妹妹婚礼时,且不得不担任伴娘,这使得一贯感觉优越于妹妹的凯蒂无法接受。而沃尔特突如其来的求婚仿佛给了他一条脱身之计,嫁给他就可以随他来到香港,摆脱英国的这一切。虽然对于凯蒂来说,这不是美满姻缘,但总算是结了婚。

    没有嫁给爱情,一切的悲剧由此而起。

    婚后的沃尔特虽然还是那么沉闷严肃,不懂幽默。但是对凯迪百依百顺,殷勤周到。他深爱着她,在他看来,凯蒂同意给他这么个爱她的机会,不啻是一种上天的恩惠,沃尔特万分珍惜。而凯蒂,依旧无法使自己爱上丈夫,在他的眼里,丈夫的殷勤备至她觉得理所当然,而他沉闷、无趣、不善交际的性格,则使她心生愤懑和鄙夷。

    凯蒂渴望浪漫炽热的爱情,沃尔特给不了,而另一个男人可以。

    英俊潇洒的汤森出现了,他的举手投足都散发着魅力,尤其是他的声音,温柔而具有诱惑力。凯蒂在一次社交晚会上认识了他,随后一切该发生的都发生了。

    凯蒂深陷于情场高手汤森编织的爱情幻象中。而知道真相的沃尔特却看穿了汤森,他提出条件,只要汤森的妻子愿意离婚,且汤森愿意娶凯蒂为妻,则自己可以与凯蒂离婚,使她自由。如果汤森拒绝,那凯蒂必须和他一同前往中国的内陆小城湄潭府,拯救那里被霍乱侵袭下的苦难百姓,

    当天真的凯蒂满心欢喜找到汤森时,身为香港助理辅政司的他摘下了面具,他拒绝了凯蒂。逢场作戏的他没有想过要娶她,只是贪恋她的美色,甜言蜜语都只是催情的工具,他担心这桩桃色丑闻的曝光造成对他仕途的影响。他更是不顾凯蒂的安危,转而规劝凯蒂去征得沃尔特的谅解,随他去往霍乱肆虐的湄潭府。

    在自己心爱之人的面前见证爱情的幻灭,直面这样的残酷使凯蒂甘心前往死亡笼罩之地。

    幸运的凯蒂没有死,在这座小城,她目睹了修道院的修女们的崇高,见证了丈夫的救死扶伤的伟大,在死亡笼罩下的鬼蜮中,她摒弃了心中的浮华,看清了自己的肤浅、庸俗和愚蠢,获得了洞穿事实的敏锐、冷静自省的智慧和心无挂碍的自由。

    而此刻,沃尔特却染上了霍乱。

    凯蒂无法确信在沃尔特弥留之际,自己声嘶力竭希望与丈夫和解的请求他是否清楚听到。却只得到丈夫留下的谜一般的临终遗言:“死的那个是狗。”

    她的丈夫死了,她也即将离开了中国返回香港。临行前她向好友沃定顿询问起“死的那个是狗”这句话有何处。沃定顿告诉他,这句话出自十八世纪英国作家哥的史密斯的一首名为《一只疯狗之死的挽歌》。诗作大意为;一位仁慈的好人遇见一条流浪狗,两者友善相处,后来却发生不睦,小狗出于“私利”发疯咬了他。街坊四邻怒骂这狗丧失了理智,竟会咬这样一个大好人,纷纷断言那人一定会死。但奇迹从天而降,人的伤口很快痊愈,死的那个是狗。

    显然,沃尔特把自己比喻成了害人的疯狗,他看似给凯蒂做了选择题,其实料定汤森必然会抛弃她,而她就会随他前往疫区。这是沃尔特报复妻子的计划。但是幸运的凯蒂并没有消沉,更没有死去,她目睹、经历的一切使其焕发了生机,得到了蜕变。

    最后,沃定顿还透露了沃尔特染病的细节。通过军医转述,沃尔特是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染病的,这点清楚无疑,但无法确知的是意外感染还是自己在拿自己做实验,有意为之。

    听到这句话后,凯蒂的脸色变得异常苍白,他仿佛猜到了原因。

    不久前,凯蒂得知自己怀孕了。

    对沃尔特来说,他希望孩子是自己的。但凯蒂说不了谎,她告诉沃尔特“我不知道”。

    这个即将出世的孩子,对于他来说,是无法面对的尴尬困局。

    “死的那个是狗”——透露出的是沃尔特的自嘲,以及对命运幽愤的控诉。

    — 2 

    毛姆的小说,其价值不在故事,而在于他对复杂人性的挖掘与刻画。

    如果从女性成长的角度来看,边读《面纱》我会边想起简·爱,她的形象已经成为文学史上女性的经典,善良、理性、自尊、独立,几乎是一个完人。从某种角度来说,她太完美了,几乎没有瑕疵。而这部书里着重刻画的凯蒂,与简·爱简直不可相提并论,但是我更喜欢凯蒂。

    第一,她真实,我说的真实是她会犯那些我们都会犯的错。比如一开始对风度翩翩的汤森的意乱情迷,如果从道德角度来说,她犯了“不忠”的错。但显然《面纱》不是一部训诫作品,我们也不该只盯着这点来解读作品。

    因为在丈夫那里得不到爱情的慰藉,转而被情场高手的甜言蜜语攻陷,这是人性的弱点,她有的是对爱情的自觉,与对所爱之人的信任,她沉溺于自己的情欲,渴望被爱,这就是活生生的人性。何况他是个女人,爱的那么全情而投入,她把汤森的爱当做自己的生命的全部,不然无法解释在被抛弃后,会毅然踏上湄潭府这必死之地。

    而简·爱呢,她可以理性到,拒绝罗切斯特的恳求而离开他。不是因为他不爱他,不是因为她不爱他,而是因为她不愿意作罗切斯特的情妇。虽然她了解了整件事情的原委,知清楚道欧切斯特的苦楚和对自己的感情。但是她坚守的不是感情,而是法律。她不会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重婚)。简爱是条真汉子,可以得到得到读者的崇拜,但是很难得到读者的共鸣。

    你我皆凡人,简·爱的高标准不是规定动作,它是高难度动作。有美感,却只能高高仰望,仿佛离我们好远。

    而凯蒂的情欲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她品尝着爱情的滋味,虽然被愚弄了而不自知。人说恋爱中的女人是傻的,但不傻的女人可爱吗?

    第二,简·爱的形象扁平,而凯蒂的形象则更丰富(圆形人物)。中国之旅在书中占据了大半篇幅,作者有意把她带到那个生死场去历经蜕变,而凯蒂也做到了,她自言“”我经历了太多的事,有过太多的不快,我不是离开时那个凯蒂了。‘’在中国 ,她找寻到了真正的自由,找寻到了通往内心安宁的路。

    反观简·爱,自始至终的高光人设就没有变过,永远是那么理性、善良,她没有过错,出厂的高标准人设没有波动,一路开挂到最后,虽然关键时刻有过些许挣扎,最后总是保持稳定的输出。和罗切斯特的终成连理,更像是夏洛蒂·勃朗特给读者安利的童话结局——渡尽劫波,有情人终成眷属,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总之,凯蒂是活生生的人,简爱更像美丽的标杆。

    毛姆的批判现实主义笔触勾勒之下,女主的心路历程,成长蜕变历历可见。

    她是那么的愚蠢,轻信汤森的花言巧语,可以抛妻弃子,和她结婚。她是那么的轻浮,轻而易举的就失身于汤森。她是那么的庸俗,看不到丈夫的身上的优点,体察不到值得她爱的地方。

    凯蒂对丈夫不忠是可恨的(对于沃尔特而言)。但她也是可怜的,自小的教育就是如何光鲜的嫁做人妇。在女权思想没有普及的时代背景下,大多数平民家庭都是这样子教导女孩的。

    但她就是这样长大的,身边的人也是这般庸俗、愚蠢、轻浮,她曾直言不讳地对沃尔特说过。“我没受过太好的教育,我也不特别聪明,只是个极其普通的年轻女子。我生长环境里的人喜欢什么我就喜欢什么,我喜欢跳舞、打网球、去剧院看剧,喜欢热衷运动的男人。的确,你和你喜欢的那些东西一直让我厌烦。这些对我毫无意义,我也不打算让它们有什么意义。你拖着我在威尼斯那些画廊里转个没完,我倒更喜欢在桑威治打高尔夫。”

    我们似乎无法苛责凯蒂,不能就她没有的品质而指责她。就像我们无法苛责一个没有音乐鉴赏能力的人欣赏不了优美的交响曲。

    在刚到湄潭府的时光里,凯蒂总是静静的一个人独处,脑海中慢慢拼凑出汤森的形象,虽然他欺骗了她,抛弃了她,但是凯蒂依然爱着她。回忆起与汤森缠绵的片段,内心依旧温热潮湿。

    但是她慢慢观察到自己的丈夫,他殚精竭虑救治病患,他的形象在他眼里慢慢高大起来。她徘徊于村镇时,直面路毙的死者。去参观坐落于乡间的天主教修道院,目睹了修女们救助病患、收留孤儿。她与驻跸于此的海关官员沃丁顿谈天,从侧面得知了汤森的虚伪。

    她的纯真善良开始觉醒,她受到内心的感召,自觉地进入修道院,给予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修女们分担辛劳。

    凯蒂常常坐在窗边,欣赏美景,那被氤氲的雾霭笼罩的乡间。看风景是一种隐喻,每次太阳出升,薄雾渐散,远处山上的庙宇依稀可见。正如同她内心的某些东西正在散去遮蔽,清晰可见的慢慢滋长。

    毛姆对后期凯蒂人物的处理,我觉得有两大妙笔。第一点就是,她体察到了沃尔特的伟大人格,却并没有再爱上他。

    爱情不是同情,不是怜悯,更不是崇拜。

    凯蒂没有爱上沃尔特,只是想与他和解,请求她的原谅。所以在沃尔特临死前,这是她最希望与他达成的愿望。

    虽然沃尔特爱她,但是她不爱他,过去不爱,现在也还是不爱。她的觉醒是自身的觉醒,与沃尔特无关,且并不指向爱情,她参透的是自由、宁静的真谛。

    — 3 

    接下来谈沃尔特这个人物,他坦言自己带凯蒂来中国是为了报复。

    他不能宽恕凯蒂,同样也不能宽恕自己。他和凯迪来到中国,其实是来赴死的,他无法忍受一个出轨的妻子,一个爱错了人的可怜可鄙的自己。

    他难以从自我禁锢中逃脱出来,他们的晚餐会有一道蔬菜沙拉,这无疑是一个隐喻,在霍乱爆发的时候吃生的蔬菜无异于自寻死路,但是他接受了。他不辞劳苦,透支着自己投入到诊治患者的工作中,也是同样的想法。

    在得知凯蒂有孕,而孩子有可能不是自己的时候。他彻底陷入了绝境,他唯有一死才能逃脱这禁锢。在一次实验中他使自己染上了霍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说:“我经过了一段艰难的路途,但现在我已经全好了”。他在死亡中得到了解脱。

    他无法面对可鄙的自己,更无法面对自己曾一心想置于死地的妻子,更无法面对将来可能诞生的孩子。未来已无光明,他决心把自己埋葬在这黑暗中。

    沃尔特没有原谅,一个无法面对人生困境的人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敏感、偏狭、脆弱又无法挣脱命运加诸的痛苦,沃尔特是可恨的,但同时也很可怜。

    从一开始,他的求婚就是个错误,他虽然爱她,可到底他爱的是她什么呢。也许他并不清楚,他觉得凯蒂是一份上帝给他的礼物,以为好好爱她,对她好,婚姻就可以幸福。

    知道妻子出轨后,他曾对凯蒂说:“我知道你愚蠢、轻浮、没有头脑,但是我爱你。我知道你的目标和理想既庸俗又普通,但是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二流货色,但是我爱你。”

    没有条件的爱往往也是可怕,甚至是致命的。

    沃尔特活在一种虚假的构想中,当真相击碎了幻象,他便认为现实本身也击碎了。

    — 4 

    而汤森呢,自私、虚伪、可耻的汤森,活得好好的,在凯蒂返回香港后,依旧像没事人一样,不仅开脱自己,还甜言蜜语依旧,虚情假意的说“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让沃尔特回来”。而他心里清楚,之前对凯蒂的抛弃正是逼死沃尔特的原因。

    毛姆的批判现实主义笔法真是厉害,肮脏的小人没有恶报,良心也没有一丝愧疚。

    不禁想起武松怒杀西门庆来,在《水浒传》中武松轻轻松松让奸夫淫妇,双双毙命,大仇得报,读者读来畅快之极。但秉承自然现实主义的《金瓶梅》是怎么处理的呢?

    西门庆在楼上看得武松似凶神搬直奔酒楼而来,情知不妙,推脱更衣,往后楼躲避,最后跳窗逃过一劫,而武松则错杀了人,被发配孟州。

    突然袭击,没有成功。随着西门庆慢慢发迹,武松更是难有下手的机会。最后西门庆也不是死于武松的复仇,而是自己的欲望。

    其实,这样的处理更符合这个世界的规律。哪有那么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良的我们往往会意淫出作恶者午夜梦回灵魂煎熬的场景,可殊不知他们却早练就了铁石心肠,或者压根缺少良知与自省,并不觉得心有愧疚,也就根本不承受我们所设想的那些痛苦。

    而厉害的毛姆,还有更残酷的现实要展现给我们。

    沃丁顿不知道凯蒂与汤森之间的情爱瓜葛,拍电报请求汤森的妻子于凯蒂到达香港后去码头迎接。同样不明内里的汤森妻子热情地邀请凯蒂来家里小住。

    凯蒂没有拒绝,她想看看汤森再见到自己时的样子。

    而事情的发展出乎自己的意料,原本义正辞严的凯蒂被汤森的软语温言慢慢击溃,曾经消退的情欲,在汤森的拥吻之下再度泛起,凯蒂又一次沦陷了。

    这就是我之前所提及的毛姆的第二大妙笔。

    在遥远的中国乡村,她可以慢慢删除脑海中残留的记忆,在认清了他的丑陋嘴脸后,她可以鄙视他、憎恶他。但是凯蒂毕竟曾享受过汤森的爱,那样的温存不是她内心的理智可以降服的,凯蒂终究是个渴望被爱的女人。

    所以,毛姆试图告诉我们,人性是复杂的,不身临其境,你不知道自己会做出什么决定。人生好似钟摆,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来回摆动。

    “她以为自己变了,以为自己意志坚强,会以一个冷静自持的女人的面目回到香港。心中掠过一个个崭新的念头,就像阳光下翻飞的黄色蝴蝶,让她对美好的未来充满期望。自由就像光的精灵召唤她,整个世界犹如一片广袤的平原,任她迈着轻快的步子昂首前行。她原以为自己已摆脱了肉欲和卑劣的情爱,足以过上一种纯洁健康的精神生活。她曾将自己比作黄昏时分悠然飞跃稻田的白鹭,它们就像安闲自处的头脑中翩然翱翔的片片思绪,可实际上她却仍是欲望的奴隶。软弱啊,软弱!现在毫无希望了,没必要再去勉强,她不过是个荡妇。”

    凯蒂无法理解,到底是什么攫住了她,让她即便那么鄙视他,全身心地鄙视他,却还是急不可耐地投入汤森那肮脏的怀抱。

    好在此时的凯蒂有足够的自省,她怒火中烧,虽然对自己的厌恶让她心神不宁,但凯蒂做到了对自己内心的真诚,这使得她不会因此沉沦于情欲。

    内心的自尊不允许她留在香港。她必须逃离。

    随着开往英国的轮船慢慢驶离香港,一切似乎都发生在另一个世界。

    — 5 

    小说的结尾,经受内省,脱胎换骨的凯迪面对她的父亲时说:

    我想要个女孩,抚养她长大,不让她犯我犯过的那些错误。回想以前做小姑娘时的我,就会恨自己,又没别的机会。我要培养女儿,给她自由,让她靠自己的力量独立于世。我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爱她,抚养她长大,不只是为了让某个男人因为很想跟她睡觉而供她吃住,养她一辈子。

    过去已经完结,逝者已然安息。新的生命即将诞生,她决心让她的孩子远远避开她所受到的严酷惩罚,而这些惩罚来自于她的愚蠢、无德、令人憎恨。

    想到鲁迅的一句话:“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自己的悲剧自己承受,决不能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

    凯迪让我钦佩,没错,我钦佩她。虽然她有着各种各样的人性的软弱,但是她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省的能力,若是没有,她不会从黑暗中走出来,不会看到未来的光亮。

    人生是如此的艰难,尘埃落定之后,还要继续前行,昨日的罪孽已然消散。

    与自己和解,与自己的缺陷和解,与过去的自己和解,这是她超越沃尔特的地方,沃尔特始终没有找到的出口,她找到了。

    虽然作者没有明确给出凯蒂的未来在何处,但是我相信她会幸福。他从黑暗中走来,身上不带黑暗。她无所畏惧,真诚坦率,独立与他人,把握自我、接受生活,像一个真正自由的人一样。

    被霍乱肆虐的湄潭府又一次浮现在凯蒂脑海的深处,但这一次,她感受到的是一副美妙景致:太阳升起来,驱散了一片雾霭,暖和了她心里的痛苦,让尘世间的所有磨难都显得无关重要。

    — end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面纱》|莫去掀起那描画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ali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