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中提到了自己在做PPT时,一般选用别人设计好的模板,后来被老师说不合适。自己进行了反思,觉得重要的一点在于是以自我为中心了,而没有站在其它视角进行思考,所以不合适是有道理的。
今天早上,路英智博士艾特我,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用别人设计好的“模板”呢?
看到这个提问,我心里一愣,首先想到的是路博士为什么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这样问了,一定有问的道理,那是什么呢?昨天反思时,我是没有想到其它的信息的。
为什么要用别人设计好的模板呢?自己设计可不可以呢?

在思考的时候,就想到以前做的PPT,尤其是刚刚学会做PPT的时候,都是自己建立空白的模板,然后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图片复制粘贴过来。有时风格会比较统一,还比较协调。有时风格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甚至有些搞笑,自己都觉得好奇怪。
去年,项目结项,做总结时,说是要演讲,还要用PPT。按照自己以前的风格做了之后,被小伙伴否定了,他给了我一个专业的PPT模板,让我用那个。
还是在去年,做一个新的项目时,做竞选PPT,也是小伙伴给我找的专业的模板。他说,这样显得比较严谨、严肃。这是态度的问题。
所以,此后,我就把我以前做的所有PPT的风格通通都换了,都换成了专业模板,因为觉得自己以前做的PPT都太low了。
是的,觉得自己做的实在不好,不够严谨,不够美观,也不够大方,尤其在比较正式正规的场合,不够高端大气上档次。
因为以前总觉得别人做的很专业,比我的好,很羡慕别人。而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需要借鉴别人的来武装自己。
用别人的,是因为认为自己不够好。
昨天反思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现在想想,以前,有些时候,会觉得自己没那么好,所以有些事情要么畏首畏尾的,要么拼劲全力也不放过自己,就是总怕别人说自己做的不够好,没脸面对。
在生活中工作中,都会有此类的事情,有时觉得累也不放过自己。就是觉得自己还没那么好,还没有别人眼中认为的那么好。
可是,我真没那么好吗?
好像不是的。
比如,自从爱上心理学,我就一直坚持学习,而且边学边用,甚至会强迫自己去调整、改变以前的旧的模式,适应新的方式。比如在人际关系方面,是我的弱项,我属于被动等待型。可是去年一年,通过不停的锻炼,我慢慢学会了主动,学会了主动和他人构建关系。
比如,我坚持每天读书半小时,时间已经超过一年;我坚持每天绘制曼陀罗作品,已经超过300幅;我每天坚持写简书,已经超过600篇......我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坚持力都是很不错的,我很好。
所以,我不是一无是处,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不堪。

路博士鼓励我:别纠结,“要做自己”,相信自己。要努力向别人展示自己的风格特点。
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要勇敢的承认、接纳并面对自己的不足。而不是遮遮掩掩,或者忽略它。
自己即便真的有些地方没做好,难道就真的不好了吗?某些行为不够好,可以及时调整、修正。人,还是那个人,是什么人还是什么人,并不因为有缺点而不被喜欢。
每一个人,都要做独特的自己。就像荣格勇敢的跟弗洛伊德分道扬镳,最后活成了不一样的自己,在心理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你呢?我呢?能够勇敢的面对接纳自己的不足,遇见更好的自己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