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带5岁的儿子去景区玩,我被他气得头疼。可是后来我发现我真得做错了,于是又跟他道歉。带个孩子真是太不容易。
进景区后不久,他看到旁边有卖冰激凌的,停下来看着那个小卖部。轻轻地说:“妈妈,我现在好渴啊。”
我一看就懂了他的意思,马上拒绝:“我们带水了,喝水吧。”我还有点窃喜,这小家伙,我还不懂你?
他有点不高兴,杵在那里,盯着那个冰柜,眼睛都不眨一下。最后被我强拉硬拽拖走了。
后来到了一个游乐场,再一次出现了冰激凌售卖点,他肚子里的馋虫又被勾出来了。还是拐弯抹角地说要冰激凌。
我一听就来气,想着这孩子不能见啥要啥,总得懂得节约不能乱花钱啊,讲了一通道理。他又不开心。
后来,我看他玩得一点也不尽兴,我对自己说就一个冰激凌,孩子要的就是那份快乐嘛,干嘛那么无情呢?吃个冰激凌就像我们小时候吃到一块糖一样开心,再说了,他平时也不吃这些东西……
02
于是我起身叫儿子过来,跟他一起去买了他最爱的巧乐兹。我跟他说:刚才妈妈态度不好,跟你道歉,宝贝平时不吃冰激凌的,今天想吃了就吃吧。
他特别开心。
那一刻,我好像明白了一个道理。
父母以经济相关的原因直接拒绝孩子的需求时,孩子可能会接收到以下几个信号:我不值得,我很差劲,我是累赘。
我不值得妈妈为我买东西,我不值得妈妈为我付出。
我一定是哪里做得不好,妈妈才这样的,我给妈妈带来了压力,我做得太差了。
若不是因为我,妈妈不会生气,我总是给妈妈添麻烦,我真是个累赘。
当看到别人的愿望能得到满足,自己却屡遭拒绝时,孩子就在比较中,经历双重压力:我不如别人,妈妈不爱我。
然后他会觉得自己是人群中最差劲的那一个,无论变得多优秀,都很难改变这种自我认知。
03
父母的穷养,目的是让孩子吃苦,能懂得钱来之不易,学会珍惜。
可是那些日后无比贪婪的人,往往是因为在小时候的愿望没有实现,内心是空洞的,所以在长大后加倍弥补。
所以很多时候的穷养成了精神穷养。
物质穷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穷养。
压抑欲望就是压抑生命力,所以建议是在能力范围内,就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和愿望吧。
我们可以判断什么是合理需求和愿望,就算要拒绝孩子,也不要以经济原因来拒绝。
给孩子精神上的富足,让他们一生都充满活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