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针一天天的转,月历一张张的翻,年度齿轮又啮合到了岁末岁首之际。按照惯例,需要梳理一下本年度的过往心絮,需要查摆查摆一年里的大情小事。
谁知,时间真是一把魔忘尺,许多原本念念不忘地人和事儿就在不忘之间淡化了。许多原本以为重要的也在多重重要的冲击下被忽略了。回眸间发现,留在心间的,都是些细水长流间的琐碎心絮;能用笔墨伺候的,都是喜欢至极又不舍中断的雅趣。
雅趣一:读书。
都说百无一用书呆子,但多年来延续下来的读书习惯还是每天继续着。这两年,小不点的调皮很难有大块儿时间阅读纸质书,多的是电子书来慰藉书香。
回味印记,本年度闻过墨香的纸质书从《乱时候 穷时候》开启,喜欢的就是六十岁开始认字,七十岁开始出书的这股韧劲儿;起初不知白落梅,因豆豆喜欢就入手了一套她的书,遐之际也细细拜读了她的六本书。
《爸爸哪儿也不去》,《奶奶家》,《成长,请带上这封信》这三本书是毛毛虫工作坊赠阅的,都很认真的细读了,并撰写了读书笔记。
因撰文需要又重新细读了余秋雨的系列丛书《文化苦旅》等。
本年度阅读过的纸质书籍不止这些,由于方便豆点上学,搬家后,许多物品都是两边随时取放,拍照的没拍照的都已成印记。
打开手机阅读APP,掌阅,百度,爱奇艺,掌阅中的电子书记录410本,外加百度书架和爱奇艺的印痕,本年度的电子书应该不止500本。
很多时候我都自问,时间都去哪儿了,原来,我的业余多数消耗在了书香中。
我读书涉猎范围很杂,没有特定性。正好映照了一句话,喜欢就是理由,哪儿有那么多为什么。读着他人的书,寻找着自己的心影,也许这是每个书迷的迷之因吧。
尽管这么喜欢阅读,但憾事还是有的,都说术业有专攻,在2020年预设阅读重点转向学科方面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