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知道词叫长短句,可以歌唱,有豪放和婉约之分。
直到看了《为孩子解读古诗词》后,刷新了认知。
一、词的演变
1.古代的文体,按照押不押韵,可以分成韵文和非韵文。而韵文里主要是诗、词、曲、赋四大部分。在小学课本里,大部分如《凉州词》《池上》都属于诗,《忆江南》属于词,中学要学的《天净沙.秋思》属于曲,《阿房宫赋》属于赋,《陋室铭》属于铭。
非韵文里,所有的小学课本里的古文都属于散文,中学要学的《滕王阁序》属于骈文。
2.诗往往很正式,词往往比较随意,而且更加口语。
其实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词这种文体,人们无论是讲家长里短还是大道理,都是诗。能配上音乐唱的诗都可以叫做歌。词可以说是从诗里的歌演变来的,相当于那时候的流行歌曲。无论兹怎么变化?无论是用普通话、粤语还是法语唱,曲调是不变的。
词牌就相当于曲调。词牌的名字一般是和他本来歌唱的内容有关,比如“卜算子”可能是占卜算命先生唱的歌,“菩萨蛮”原来唱的是少数民族女子。但是这些曲调流传开之后,再往里填的新词就和原来的内容无关了。
从唐五代一直到北宋前期,词仍然是以小令为主。长调远比小令长,因为配乐比较舒缓,所以也叫慢词。
由抒发个人情绪到讲一些大道理,词的范围变广阔了,渐渐地,作家们写词也不再是为了歌唱。这样词就从音乐的附属品变成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词和音乐的脱离,有点像一个孩子终于长大成人,离开了父母的呵护,独立成家立业,这也许是音乐界的损失,却是文学界的大喜事。
二、词牌和格律
1.词是从诗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平仄、对仗?格律既是诗的基础,也是词的基础。
词牌分类:(1)根据来源和音乐特点,分为令、引、近、慢。(2)按字数分:58字及以下的较小令 59至90字的叫中调,91字及以上的叫长调。
2.古人填词,用韵比诗要灵活,清代人戈载总结了一部《词林正韵》,直到今天也可以用来参考。凡是标明平或仄的地方,意思就是这个地方应该用平声字或仄声字。标明中的地方,就是平仄都可以。标明韵的地方,就是需要押韵。标明句的地方,就是一句结束,但不押韵。
16字令通常描写一个小场景,要么从人到景,要么从景到人,源于民歌,如巜十六字令》。
33字令适合表现生活的小情调,如巜如梦令》。42指令适合表现婉转含蓄的情绪,如巜浣溪沙》。44字令适合表现哀怨思念的情绪,如巜卜算子》。46指令适合表达婉约的情感,如巜西江月》。58字令介绍人物或烘托气氛,《临江仙》。
62字的中调激烈雄壮,如《破阵子》。
长调,仄韵,声调激越,适合抒发豪情壮志,如巜满江红》丶《扬州慢》。
读过之后,对照字数能够判断出下列词的词牌,小有成就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