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资助了贫困学生的女士所发。她的文章中说到几年前她在朋友的引荐下开始资助一位贫困的女中学生,答应要一直资助那学生到大学毕业为止。中学阶段她负担该女生全部的费用,而女生上大学她负担一半的费用。
她原本以为,像那女生那样极度贫困的孩子,有这样的一个珍贵的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一定会加倍的珍惜,玩命的学习。
结果却大出她的意料,今年高考那个女生只考上了一个三本大学,她很有些失望。她建议那女生上一个大专可以早一点工作,可那女生却执意要上大学,不想读专科。
她的文章中说到那女生初中时其实还是挺努力挺用功的,考上了当地非常好的一所高中,这也正是当初他们意愿资助那女生的基础。
谁知上了高中之后,那女生考试一次比一次差,最后彻底沦为班级垫底的差生,而且该生还有谈恋爱的迹象,这些都使她这个资助人很是失望。
她规劝那女生好好学习,否则就断掉对她的资助,结果那女生居然割腕自杀!幸好抢救及时没有出现意外,但这实在是一件让人很头疼的事情,该生似乎成了她一个甩不掉的包袱。
其实这个包袱本就是她自愿背上的,如果那女生能够一直保持努力学习的态势,考上一所比较理想的大学,作为资助人她心里会比较愉快,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但像这女生那样自暴自弃不求上进,真的是挺让人失望的。这是一个比较失败的资助案例,其中有些东西挺耐人寻味。
人性是很复杂的,很多时候人性都经不起考验。最基本的人性是什么样的呢?趋利避害,好逸恶劳!
作为资助人,她有些地方做得其实有些欠考虑,她不应该跟受自己资助的对象有过多的联系,而且也不应该有那样的一个供女孩读完大学的承诺。
由于她深度介入那女孩的生活,跟她有过多的交集,对于女孩来说,资助人就成了她唯一可以依靠的救命稻草,她一定会想尽各种办法把这个稻草抓牢,割腕也是很有效的一个手段。
那女生当然也是一个可怜人,但她恐怕有些习惯于展现一个弱者的姿态来操纵别人以谋取自己的利益。她缺乏自律自强的意志,缺乏自尊自爱的意识,这些都是她原生家庭所不能给予她的。
文章中说那女生初中时很努力,考上高中之后,因为周边都是比较优秀的同学,所以她只能排在班级中下游的位置。我想这时她一定会有心理上的落差和困扰,由于自己心灵的力量不够,加上身边又没有亲人的鼓励支持与引导,所以她反复挣扎之后发现改变不了这种状况,于是灰心丧气自暴自弃,谈恋爱什么的其实也是孤独心灵在无望的时光里寻找慰藉……
这是一个不成功的资助案例,最终的结果完全违背了资助者的初衷,但她现在有些骑虎难下,不继续资助下去,那女生要死要活的,让人很无语;继续资助下去,你总得拿出一副努力上进的样子,考上一所差不多的大学,这样我才觉得这钱花的有意义!
这本来是一个善举,怎么就变得那么尴尬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