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了几年的时间,才明白,人不应总是把自己放进某种评价或评述当中,做原本的自己,有多么可贵和值得珍惜。
小时候的我是一个很容易哭的人,泪点很低,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概是高中,有人跟我说,你怎么像个三岁小孩一样的哭哭啼啼的啊。
甚至有人和我说,哭是懦弱的表现,我说,哭是我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好像没人能够理解,从那以后,我每次想哭或正在哭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就会飞快地跳出这句话:哭,你真的没用。
我开始极力压抑自己的情绪,遇到难过的事情,告诉自己不要哭,要抬头看天空,不让眼泪掉下来。慢慢把情绪调成了静音模式,用各种各样的心理暗示来使心理情绪消失。
当哭慢慢不再是我用来表达情绪的方式时,我哭得少了,看到感动的事情也很少流泪了。
电视剧中打动人的情节,各种悲观离合,我看了以后有难受的情绪,释放不出来,好像被什么堵住了。
想哭,但哭不出来,情绪像是走到了一个路口,被一块大石头硬生生地挡住了,一动也动不了。
有时候觉得自己变得很冷漠了,没有同情心,共情能力也下降了。
也是从这件事情中,我发现,我太容易喜欢按照别人喜欢的样子去做了。
衷曲无闻说:“居然用了好几年才明白,没有人会因为你可怜而选择和你在一起,如果你站在人群里不能发光,人家凭什么要依偎在你的胸膛?”
你哭或是不哭,可能跟别人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直到,看到不循规蹈矩也会让人喜欢,不是所有的应承都能得到回应。
我在想,我当时为什么要听别人的话,我好像丧失了很多感受力。
感动的时候,开心的时候可以流眼泪,那难过的时候,哭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花了两年时间,才明白,当初别人的劝告是在描绘一个他心目中的我,他期待的我,如果我不在他面前哭,是不是就不会有那样一番劝告。
我承认,在我遇到事情以后第一时间不是哭而是冷静下来,让我看起来是成熟了不少。
可同时,我又是极度矛盾的,在别人那里,我不知道他们怎么应对不开心的,而我,好像哭是唯一的释放窗口。
所以,哭泣,可不可以不要和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产生直接联系。
我不想被定义,哭就是懦弱。
就好像有很多人说,胖是一种丑,一种不好的形象,但似乎不是那样,在我没接触那些胖胖的人之间,我听到的大都是不好的评价,“哎呀,她太胖了”言语之间带着一种嘲笑或是贬低。
后来,我接触到了一些胖胖的人,发现他们很可爱,人也很好,善良大度,带着某种喜感,让人觉得很亲切。
这样的感受,和我听到的评价,是不一样的。
曾经我以为那些评价很重要,现在我觉得,重不重要全凭个人感受。
在你过往的生命经验中,有没有遇到过听到和经历以后不一样的感受。
感谢阅读,我是疯中女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