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中毕业上大学了,大学5年都得住校,如果以后再念个研究生,估计又得2年,这样5+2就是7年。
孩子出生在我家城里的小家,在这里上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孩子们一天天长大,院里的那棵梧桐树慢慢变粗,院里遛弯的老人好多都不见了,原来的那些披星戴月的上班族随着岁月的流逝,也慢慢变成了院里的遛弯族。
孩子长大了,城里的小房子也陪我完成了给孩子陪读生活的使命。孩子大学毕业,还需要5~7年,孩子爸爸在郊区上班,我们这些年为了孩子在城里上学一直延续多年的“周末夫妻”的日子也该结束了,作为“倦鸟归巢”,我又开启了从郊区坐车每天进城上班“跑通勤”的生活。
城里的房子很小,但很温馨,这里记录了我们太多的日夜,回想以前得到房子经历,心中不禁波澜起伏:
老公原来在国营企业上班,为了留在人才,单位有政策,只要是大学生,不管男女,结婚就分房,两居。几年过去了,老公身边的同学朋友都结婚了,只有他还在晃,不是人家看不上他,就是他看不上人家,从22岁大学毕业,到和我认识的时候都29岁了,还没有个准谱,弄得大家都跟着着急。
最后老厂长告诉他,国家政策变了,以后取消分房了,单位还有最后一个公家分的房是个一居室,你要是有结婚证就来拿,要是还没有,那以后你再遇到合适的人,就得自己买房了。
那会儿我们认识时间还不长,差不多2个星期见一次面,一周偶尔大一两个电话。那时候交通不发达,出行只有公交车,我在北,他在西,我从单位坐班车到了班车站,再倒公交过去,路上得晃荡2个小时。通讯只有电话,单位大门口传达室或者车间的主任办公室,作为我们这波年轻人,在单位那会儿就宝贝儿,绝对的新鲜血液,工厂断层特别厉害,要是有点啥新鲜事儿肯定是传遍了,打电话就也成了偷偷的事,要是被人撞见,肯定又被八卦一下。
在交往的几个月之间我去过他的家看看,也带他回了趟家。两家都在郊区,区别都是他在在近郊,我家在远郊。回家坐车得过了他家,才能到我家。
两家基本条件差不多,都是父亲是工人,妈妈是农民。他家兄弟四人,我们家姐妹三个。我们俩也都是纯朴的农家孩子,知道只有上学才能改变命运,通过学习,我们现在都在城里工作。热心的朋友帮忙介绍认识的。
对于房子的压力,他过来找我,现在咱们认识四个多月了,不见你烦我,我也不烦你,要不,咱们就把证领了吧,以后接了婚再慢慢谈恋爱。
生活就是这么现实,我也是个现实的人,作为一个远郊上学,考学,留京的农村孩子来说,城里有处自己的房,是多么渴望。
和家里说了一下,那会儿爸爸病重瘫在床上,妹妹们在上学,婚姻的现实性,家里同意了,我们可以领证。
在各自单位分别开了结婚证明,通过朋友关系,在医院加塞进行了婚检,在民政局花了60元买了个龙凤币,领了结婚证,塞给办事人员2包喜糖意思了一下,我们就去他们单位了。
他让我回他宿舍等他,他拿着结婚证直奔办公楼厂长办公室。
时间不长,他兴冲冲的回来了,手里除了红红的结婚证,还多了一把钥匙。
他给我讲,他进了厂长办公室,厂长正在办公桌椅子上坐在呢,他把结婚证往厂长面前一放,厂长眼睛都瞪大了,看完结婚证,确认没问题,直接就从抽屉里拿出来房子钥匙扔给他了。说,下午去看房吧,那边现在是临时办公室有人办公呢,我让他们明天就腾空。
这样,我们上午领的结婚证,中午拿到了钥匙,下午就去看房了。
房子是个南北通透的一居室,建筑面积四十多平,使用面积30多一点。
第二天,人家办公室就搬走了。
我们俩没有钱,就自己动手,他找了几个同事刷了白墙,铺了绿白相间的地板革。
两家都没钱,没办事,也没拍婚纱照,我们俩就旅行结婚了,出去玩儿还是厂长借着派他开会的名义,把他自己的名额让给了我,他是厂里的业务骨干,厂长对他特别好,他也对厂长很尊重,这时可以说,你的付出明眼人都看得见的。
就这样,我们六.一出去了半个月,从没出过京城的我这次转遍了大半个南方,也算是开了眼吧!
回来后,他请他们的师兄弟来家里聚聚,出去吃顿饭,我们就算结婚了。
后面的日子就是俩人把被子往一起放就开始过日子了。
开始,没钱,就打地铺,后来买了家具,买了床,再后来买了电视,买了热水器,油烟机,洗衣机……。
一晃20多年过去了,房子由公租房出售,我们买下了,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产证。
自己孩子长大了,房子在10年前装修过,下次再装修,估计就是孩子结婚了………
日子就是一天一天的过,你觉得幸福就是幸福;你觉得不幸福就努力去创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