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做甜品前,我曾有这样一个构思,我在老家的亲戚朋友,至少20-30人,如果他们能帮我宣传,转发,假设他们的亲戚朋友以10人计,那么,我在首次宣传上,就有200-300人的触达……
要是他们都能找我买甜品,那我的甜品不就不愁卖了。如果能用活动刺激第二批看到的人也帮我转发,假设他们的亲戚朋友为5人,那么1000—1500人都知道我再卖甜品了……这不是分分钟逆袭了吗?想想就好激动!
而现实却是,想象中的第一批顾客,都没人搭理我,更别说2,3,4……批顾客了。
接收信息的方式不同,感兴趣的内容不同,被打动愿意付诸行动的刺激点不同。
接收信息的方式不同,举个例子,像我平常使用微信跟别人联系的时间会更多。但小我7岁的表弟,我用微信联系他,就不如qq呼他反应快。
而当时我并未考虑到这一点,等开始后才发现,周围中老年人居多,还有大部分人群不用微信,信息来源于电视和邻里之间的八卦。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偏好,感兴趣的点不同,地方不同对产品的偏好也不同,上述的假设都是放在,大家都喜欢吃甜品这个理想状态的,现实却是作为川渝的本地长住居民,周边的人群,很少对甜品有兴趣。
至于被打动愿意付诸行动的刺激点不同,从线下推广,免费赠送的产品越来越贵重,可以看出大家对商家的y销活动,几乎免疫。若不能找到精准的刺激点,很难刺激到顾客,引导他行动。
当然引发结果偏离预期的因素,要找到合适的方向发力,还是需要从了解周边的人开始,理想需要现实为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