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

作者: 影子喵喵喵 | 来源:发表于2023-10-05 14:08 被阅读0次

1. 晕轮效应到底是什么?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心理学家桑代克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是一种心理学范畴上的理论,也被称之为「光环效应」「光晕效应」「月晕效应」。

它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首先产生初步印象,然后再从这个印象推论出ta的其他特质,也就是以点概面的认知方式。

在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晕轮效应是广泛存在的。我们通常会从局部出发,从对自己印象最深刻或者最相关的角度出发,来认识这个人。

比如,第一次见面时,精致的状态、姣好的面容会让我们觉得对方整个人都熠熠闪光,甚至会觉得ta拥有好的品质;而对方一旦留下坏的印象,人们对于ta所做的其他事也都持有一种否定态度,同时对ta的人品保持怀疑。

除了初见时的光环之外,晕轮效应也能让人在长期接触中,通过放大他人优点来忽略他人缺点。

但这种「第一印象好=好」「第一印象差=不好」「有优点=忽略缺点」向来都不是完全正确的。

2. 晕轮效应下,人的思维盲区

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简宁·威利斯和亚历山大·托多洛夫的第一印象实验告诉我们:从看到一个陌生人到形成第一印象,我们只需要0.1秒。0.1秒,多短暂的时间,短到我们甚至无法在时钟上看到。

0.1秒我们能接触到的只能是他人的外在,也就是说,对除去一切后续接触的第一印象而言,人通常是视觉动物。

对外在条件优越的人,人更容易产生好印象,不只是外貌上的好感。通常外貌条件优越的人会让人联想到ta的性格人品等一系列个人特质都是积极意味的。

我们在认知事物时,通常采取整体性的认知方式。我们并不从事物各个单一的部分去认识ta,而是将事物各个方面的特征都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整体再去看。对于人的认识我们也是如此。

但晕轮效应也不止于此,在和人的长期相处过程之中,我们也可能因为ta在品质上的一些优点而忽视容貌上的问题。

一些异性因为爱好或者职业等问题,让人为其自觉带上了滤镜,总是莫名其妙地觉得这个人「帅」了起来。

以貌取人不可取,以ta任何一个优点覆盖ta的整体概念同样不可取,对一个人的不全面认识会导致我们出现认识偏差。

而且这种情况也不只会出现在外貌条件优越或者拥有「滤镜职业」的男女身上。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曾对麻省理工学校的两个班级做出实验。他对两个班邀请同一位研究生来代课,对其中一个班级说,这位研究生热情、勤奋、务实、果断,对另一个班级介绍这名研究生时,仅将热情替换为冷漠,毫不意外的是两个班级对这名研究生的态度截然相反。

相关文章

  • 2017-09-20

    光环效应(晕轮效应)……魔鬼效应 投射效应 首因效应 刻板效应

  • 晕轮效应中原焦点团队杨小杰坚持分享第71天2020-10-27

    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是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晕轮...

  •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

  • 晕轮效应

    没事儿整点心理保健操。 什么是晕轮效应?首先声明,这跟年轮没关系,跟晕圈更没关系。他是认知偏差的一种,是指当一个人...

  • 晕轮效应~

    【故事梗概】 这是一个关于选择和判断的深刻哲理故事。萧可 是即将大学毕业的女大学生,面临实习找工作的阶段。 萧...

  • 晕轮效应

    光环效应(Halo Effect)又称“晕轮效应”、“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以点概面效应”,属...

  •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

  • 晕轮效应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

  • 晕轮效应

    “爱屋及乌”是晕轮效应的典型的表现,无论是在人际交往中,还是认识事物是,人们常常就会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一个特性而泛化...

  • 晕轮效应

    龙老师说: “以前读书时 觉得数学可难了 现在想来 要是当时我老公教我 我早就学会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晕轮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avu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