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浪漫
《知识与爱情》读后感
依米花
浪漫是带着悲剧精神审视世界的审美过程。
最后的浪漫《知识与爱情》 给我的第一感觉,一种比较俗气的感觉,比较基腐。有点男男之爱的婉转与固执。当然我并非有意诋毁这部伟大的作品和作者的伟大人格,只是表达我身处时代的世俗感受。当然这只是玩笑话。读完这本书,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尼采的《悲剧的诞生》。
最后的浪漫本书中主人公戈特孟与那齐士是酒神艺术和日神艺术的象征,他们彼此对立,但又相互依存。他们是不可调和的正反两面,但是又彼此吸引,奏出美妙的和声。那齐士是日神的代表,象征着理性,他的身上带有神性的光辉,体现出一种严谨的禁欲美感。他才华横溢,相貌出众,是一个出色的修道士。他按部就班地过完了自己的一生,带着自己的骄傲与智慧,献身于哲学与宗教。而戈特孟是酒神的代表,象征着感性,放纵不羁,对艺术和美有一种敏锐的感受。
最后的浪漫本文以哥特孟的经历过程为主线,描写了这位浪漫之人从进入修道院到因为美学冲动而离开修道院四处游历的全过程。最后,他回到了修道院,已在艺术上有极高的感悟,生命得到了升华。戈特孟是官能享受的追求者,为艺术而冲动,带有原始的美学体验。正如好学生对所谓的坏学生有一种羡慕一样,那齐士对戈特孟产生了深深的眷念,他把自己一生的爱全都献给了戈特孟。理性是充满力量的,正如严谨的数学公式让人心生敬畏与崇拜。而这就是那齐士的写照,而他却为感性所吸引,对戈特孟产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戈特孟对那齐士也是一种吸引,虽不如那么强烈、明晰。但是他脑海中关于神的形象就是那齐士的翻版。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深深的情谊。这两个有趣的灵魂其实是一种极端的表现。这两个形象其实是把人普遍存在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极端的抽取,把人感性和理性的精神现象进行了高度凝练的抽象。好的作品带有普遍性,能深刻反映世界的本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本作品就有这样的性质。它深刻反映了人精神世界的对立与统一,将人内心的复杂纠缠转化为了两个简明的意向。其不反映现实,不像现实主义作品那样深入反映某一现象,而是以人的精神为主导,从心所欲,形式自由而新奇,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点。而本文最基础的表达就是精神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对立。我们在生活中可能没有这么强烈的感受,但是我们也时常矛盾。官能享受与崇高理想的矛盾,这种官能享受并不像唐璜似的放纵,而是自然物性的一种流露,崇高理想也不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而是对神性的的追求。这两种矛盾是困扰着人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此,人才显得悲哀,当然也只有时刻为这种悲哀所困之人才悲哀,徘徊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永久遭受冰与火的煎熬。
最后的浪漫本书也反映了黑塞雄厚的心理学与文学功底。文中带有强烈的精神分析的痕迹,又像是在对自我进行剖析。黑塞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抒情,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其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宣泄,他内心强烈的悲剧情感,他的孤独,他对人生、对世界的领悟如同熔岩一般,在他的作品中喷涌而出。在他的创作期间,他还在接受荣格和荣格弟子的心理分析治疗,正如同尼采所说,天才就是要承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这种痛苦当然也包括人内心的分裂,这种不可调和的悲剧现象,带给人深深的痛苦。当然黑塞能够把这种悲剧清楚地表现于文字中,足见其文字功底的深厚和内心世界的强大,这是对其内心的真实写意,当然也是一种对人内心的认知,对悲剧精神的审美。
最后的浪漫本书对艺术也有很深的见解。鉴赏艺术是审美过程,创造艺术是意志的流露。艺术是有区别的。梦境艺术是生存意志与强力意志过度充盈的外露,如同瓦格纳的歌剧,具有催人向上的激情。在文中表现为那齐士对极端自律生活的追求,对哲学,、宗教的一种自发追求过程,这是一种艺术生活的表现形式。把整个生命过程与生活百态当做审美对象,具有强烈的宗教形态,显得很虚幻。太崇高的往往都不现实,如同剧烈的火光换来的是灰烬。
最后的浪漫这种梦境艺术在文中还表现为:戈特孟在领悟艺术之后,创作的神像约翰是以那齐士为原型,这就是梦境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那齐士是理性的代表,他的抽象形象就是日神,他所具有的情态就是理性、知识、崇高的理想状况的情态。所以他是意志的流露,有着美好圣洁的形象。醉境艺术则是意志丧失的一种病态,不仅仅是缺乏强力意志,甚至是生存意志的毁灭,而这带有强烈的悲观主义精神,容易带来消极、堕落的一面。醉境艺术以表现人性的黑暗、缺失、弱小,人不可克服的兽性与冲动来展现美。这种艺术给人以刺骨的痛感,让人直面创口,在揭示人的不完美甚至是弱小的过程中来获得美的感受。文中戈特孟就是醉境艺术的代表,他脱离了修道院的生活,转而流连于流浪生活,以满足自我的官能享受为主要目的,对自我没有约束,而是放任情感的流泻,将原始的冲动表露无遗。这就是一种践行悲观主义精神的态度。文中戈特孟苦苦追寻母亲的形象,这也是醉境艺术的表现。对母亲的崇拜,对母亲形象的追寻其实就是俄狄浦斯情节。而这种状态其实是人缺乏安全感的状态,这是一种弱小、焦虑的心理状态。戈特孟的生活完美再现了醉境艺术的过程。本文是以戈特孟为内心独白的,其实这也是黑塞对自我内心的一种写意。黑塞有严重的抑郁症,这是生存意志缺乏的表现,而黑塞则再现了自己的心理过程,他是带着健康的心理去拯救,去治愈自己失落的灵魂。这两种艺术形式孰优孰劣,在文中最后我们得出了结论。戈特孟最后雕塑的圣母像带有他母亲形象还融合了他所有所爱之人的形象,但是他母亲的形象已经在他心中死去,可见真正的救赎是融合,是知识与爱情的融合,是理性与感性的融合,是醉境与梦境的结合。
人的生命应该是平和的,不极端追求梦境艺术的崇高,也不刻意贬低生存的意义。但是将这两者融合的过程是及其痛苦的。我们要战胜生命的琐碎,又要在变化与短暂中寻求生命的永恒意义,何其难也。以知识和爱情所代表的人的两种极端精神感受都有其价值,不仅仅是对个人生存、认知的价值,还包括审美价值。这两者显然存在对立性,但我们所要做的是让它们相互影响,我们的生活不仅仅是直觉的判断,自然感情的流露还有理性的思考和对神圣的崇高追求。当然这句话还应当反过来说一遍:我们的生活不仅仅是理性的思考和对神圣的崇高追求, 还有直觉的判断,自然感情的流露。就像戈特孟和那齐士相互吸引,深深相爱一样,我们的精神也要相互融合,以期求得生命的救赎。理性与感性,崇高与琐碎,都值得我们用审慎的态度去面对,用审美的方式去经历,用悲剧精神去感受。而这,就是生命最大的浪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