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2507天,2024.04.03
今天一位妈妈非常痛心,满含着愤怒、担忧、与自责地诉说着孩子如何地让她一再失望。这次考研失败,彻底击垮了她最后的一丝希望。话语中透着不甘与无奈,同时也非常的矛盾。用她的话来说就是二十几年如一日的付出,一开始希望就像吹的鼓鼓的气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希望就像没有扎紧的气球一点点的变小再小,直到现如今彻底没气了。妈妈很想再逼孩子一把,与自己赌一回,又怕这一逼失去孩子同时也把自己赌在了绝路上。这位妈妈像极了许多希望孩子有一个好前程的妈妈,现如今各行各业竞争都相当的激励,现实更是非常的残酷,许多大学生毕业意味着失业,所以考研成了就业的最低门槛。很是能理解作为妈妈的不易、期待与无奈。如果我是这位家长,我会怎么办?在“如果”的前提下,一切似乎清晰可见~哪头轻哪头重,什么是最重要的,都很好判断与选择。然,将“如果”变成现实,我想我和这位妈妈的反应、感受差不多,刀子真的割在谁身上谁才真的感受到那个痛,否则,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想起一个笑话,一位记者采访一位老伯,问老伯,如果你有一千万,你愿不愿意将它捐给灾区?老伯坚定地回答愿意。记者再问老伯,如果你有一头牛,你愿不愿意捐呢?老伯同样坚定地说不愿意。记者纳闷了,一千万你都愿意,为何区区一头牛,你却不愿意了呢?老伯说我真有一头牛。或许这个故事不很很贴切,但我想表达的是“假如”与“真有”是两条线。就如“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一样,或许某一天,你在他人如今所处的位置时,你的反应、感受还不一定是怎样的。焦点解决里一句话“相信他这样做一定有一个重要理由”,我想,这才是对人的最大尊重、接纳、理解。每个人都不容易,都在当下尽了全力!所以也再一次提醒我,作为咨询师,在会谈对话过程中,保持中立之姿是多么的重要,以尊重、接纳、未知、好奇的态度投入其中,不预设、不评判、不指导、不建议不是说说这么简单,时刻保持一份觉察,当有声音、想法冒出时,及时把自己拉回到咨询师的位置上,用心地倾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