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就在今天晚上,我接到了先生的电话,他告诉我:“今天晚上七点二十八分,姑姑走了。”
我接到这个消息,内心很平静,并无什么波澜。毕竟她老人家已经九十三岁了,在病榻上也躺了五个多月了,该遭的罪都已经遭过了,伺候她的人也跟着陪罪了五个多月,该进的孝心也尽了。她走了也就不用再遭受病痛的折磨了,孩子们也都解脱了,不用再跟着陪罪了。
据说姑姑的子女都还比较孝顺,几个子女衣不解带地轮番守在病榻旁照顾,照顾地非常细致入微,个个都很尽心。
记得去年国庆节我去济南看她,她神情已大不如从前,说话口齿变得不是特别清晰了,吃饭时也低着头默不作声,自顾自地一点一点地慢吞吞地咀嚼。耳朵的听力也下降得厉害,一般的声音她几乎听不到了。
在济南住了一周,我一共到她家里去过四次。第一次是刚到济南的第一个晚上,我和先生提着礼品走进她的卧室,她已经躺在床上了。看到我们的到来很是高兴,她努力挣扎着要坐起来,眼睛都泛出了光。我向前用手扶住她并坐在她身边,她还嘘寒问暖地问我们一些事情 ,每说一句话都要稍微停一下,还喘着粗气。
在卧室里陪着她聊了一会,看看时间不早了,怕她久坐说多了累着,我们只好和她握手告别。临走我又从兜里掏出一点现金给她,虽然她不能出去购买东西了,但身上有点钱总归是心里踏实一些吧。
第二次是她儿子、儿媳邀请我们去她家里吃饭。她儿子做了满满一桌子菜招待我们,我们围坐在一起东拉西址地聊得很嗨。但是她由于听力退化,似乎听不到或听不清我们谈些什么,只顾一个人默不作声的吃着东西,眼睛看也不看我们一眼,神情仿佛雕塑一般凝重。
第三次去她家是也是一个晚上,在外边碰到她家儿媳妇,热情地让我们到她家里玩一会,我们不好推辞就去了。到她家里后并没有看到老太太,她儿媳妇说:“她已经睡了,门关上了。”
我们几个在客厅聊了一会,她儿子、儿媳妇谈起她说得最多的是:“现在身体不行了,老生病,吃饭也大不如从前,说话也没力气了,根本就下不了楼了。”
我附和着说:“姑姑能高寿,多亏你们照顾得好,有你们这样的孩子是她老人家的福分。”
她儿媳妇听到后说:“主要是她自己修的,她心态很好,轻易不生气,遇事想得开。”
先生接过话说:“这可能是长寿的人共同特质吧,姑姑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抗美援朝的军嫂,她什么苦没有吃过,她对现在的生活特别知足,很容易有满足感,这种幸福感一直伴随着她,她能不长寿吗。”
第四次到她家,是我们临走的时候去和她告别。那天天气很好,她坐在七楼阳台的椅子上,手里拿着一根拐杖,慵懒地晒着太阳。我嫌光线太刺眼就坐在了客厅的沙发上,她看到了就向我招手,示意我坐到她身边去。
我坐在她身边的一个矮凳子上陪她聊了一会,等我们起身要离开的时候,她也拄着拐杖努力从椅子上站起来,一把用力地握住了我的手:“啥时候再回来?啥时候能再看到你啊!”
听到老人家发自肺腑的话语,我的心不由得一颤,不由自主地把她轻轻地揽在怀里,她那干瘦的身躯在我的怀里抖动着……
我没想到那竟然是最后一次拥抱,这一抱就成了永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