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的寒冬,各种裁员消息频出。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今年年末了,宏观经济的不景气终于传导到了个人身上,“裁员”消息一波接着一波。烧钱最猛的各互联网大厂员工,率先沦为泡沫破灭时的“代价”,年底被裁,哀鸿遍野。
当前大型互联网公司裁员整理和汇总:
1、爱奇艺正进行一轮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在 20% 到 40%,部分部门甚至全员被裁。此次裁员涉及多个部门,很多中层也在被裁之列。爱奇艺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
2、蘑菇街计划裁员,技术部门比例高达80%。技术部门调整后只留下三十余人,运维部门仅剩三人。
3、百度大裁员,游戏部门 300 多人几乎全部被裁,直播业务被裁员 90%,即使是商业化能力较好的财经垂类直播,也有人被裁掉;教育等业务也有裁员,具体比例不详。不排除 MEG 其他业务还有继续裁员的可能。
正在打工的各位,如果万一被裁,有没有给自己想过退路?
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在职场上努力拼搏的年轻朋友有考虑过。
而能主动思考这样问题的人,我觉得起码思维意识上已经领先了一步。
例如我就有个朋友,工作上非常拼,他说目的就只有一个:赚钱。
而多赚钱也是为了等老了以后可以不用那么拼命。
朋友才30岁的年纪,就已经想着自己60岁以后的生活,可见危机意识有多强!
下面,就这个问题,我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现在的社会,不再比拼体力,而是脑力,所以并非所有的打工者年龄大了都打不了
21世纪,已经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职场上比拼的不再是过去的“多劳多得”,谁干活多就赚钱更多。
而是比拼人的思维、知识、经验等等这些。
我举几个职业的例子来说明:
比如培训讲师这个职业,现在社会上很多社会化的讲师也有大龄50多岁的,他们站在讲台上技能经验都很丰富,可以传道受业解惑。
年龄,对培训师来说并不是很大的问题,甚至搞一些微课去传播都可以足不出户。
又比如自媒体写作这个职业,也有一些作者年纪较大了依然在出书在写文章赚钱,只要有时间就可以,反倒是年轻人可能还没有很多的阅历写不出来高质量的文章。
这些例子都说明,现在的时代改变了,赚钱的方式很多种,你只要在知识的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完全可以做到越老越吃香的!
二、年轻时多努力,就是给老来“上保险”
我身边有一些年轻人,喜欢享乐主义,总觉得自己有很多时间可以“玩”,但其实他们没有想过的是:年轻时努力的成本要远远低于老来再努力的成本。
这其实有很多科学道理。
比如年轻时,你的记忆力肯定会更好,到了中年后,记忆力就遵循生理的退化功能。我自己就有这样的深刻体会,那时候25岁考人力二级,我一个月看书都不用就可以考高分,而到了35岁考劳动二级,花了三个月复习都很吃力,看书刚看完就忘记看了什么。
这种现象相信很多职场中年人都有感受,至少我是挺后悔为啥20多岁的时候不更多学习一点呢?
还有,年轻时可能不少人还单身,没有成家立业,时间就更受到自己的掌控,你有更多精力去努力工作和学习。而过了30岁,基本上大部分人有了家庭和孩子,你会分出很多时间给他们。职场上的中年女性这个问题尤其明显,为了带娃,可以牺牲事业。
从这些角度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古话是肯定有道理的。
三、职场年轻人,该如何为自己“老来”做好准备?
对年轻人来说,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将来做准备,避免职场老年危机。
1、树立“终身学习”的思维
现代社会,已经无法离开“学习”去谈努力了。
一个机械操作工,如果不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哪怕现在再努力干活,将来也会有可能被淘汰。
一个领导人员也是如此,管理思维和技巧都需要与时俱进。
年轻时,你可以多考证、多培训,尽可能充实自己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
2、掌握至少一门核心技能,培养竞争力
即便是马云,也无法说自己样样都精通,所以培育自己的核心技能非常重要。
什么叫核心技能呢?
我觉得主要就两点:
一是别人不会的能力,你会;二是别人会的,你也会并且做得更好。
3、多积累人脉资源
职场上,一旦进入了老龄化以后,比拼的可能不是体力精力,而是你自己的资源了。资源中,人脉资源也许是最重要的一项,能帮助你的人越多,你的日子就越轻松。
做好技术储备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
职业现状我想大家心里也清楚,没办法变改职业,就只能想办法改变自己。自我审视,持续学习,做好规划,以10~20年的职业生涯为基础,未雨绸缪。
做为一名Android开发者,我想分享一下这些年来,我对于技术一些归纳和总结,和自己对作为一名Android高级开发者需要掌握那些技能的笔记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有心在技术这条道路上一路走到黑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