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邦惊的捂住自己张大的嘴巴,仔细凑前看去,果真有个牌匾立在门前,竖版写着:“杜家皮鋪”。
大门的左面还有两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也带着小帽,梳着一根辫子,马褂的下摆扎进裤带中,一人半哈着腰,一人蹲在地上,像是斗蛐蛐,还是什么游戏,看不清楚了。
天邦心下狐疑,这是哪年呢?没有注释,摄影是谁?也没标注。天邦上上下下看了很多遍,还是没有任何字。
展览馆里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尾随着他,给他开的门。
“对不起,大哥,问你一下,这是什么年间的照片?”
“小伙子,你看一下就得了,你看一个游人都没有,你还问我,我怎么知道?”
天邦从日本回来后,明显的感觉到有很大的落差。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服务人员的态度,消费者总像欠他们钱似的,还要乐呵呵的迎合他们说话,净捡好听的才可能好好答对你。
为了不惹气,还要能达目的,只能“山不过来,我就走向山!”了。
“大哥,真不好意思,我要是不来的的话,你愿意干嘛干嘛了,给你找麻烦,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天邦陪着笑。
那人反倒不好意思了,:“啊,这工作还行,不过就是死工资,多长时间了也不进来一个人!小伙子,你怎么有闲工夫上这来,现在谁不是在疯疯忙忙的赚钱,我这工作,扔了可惜,不扔,在这就是浪费时间,有啥意思!”
“哦,我这也是心血来潮,身为东阳人,却连东阳的历史都不知道,一出门,人家一问,有点尴尬!”
“哦,你这想法还真不一样!我和你说,就你说的那张照片,起码得有一百年了。这些照片可能都不一定是中国人照的!”
“是吗?”
那大哥含蓄的点点头,好像知道内情的样子。
“你也不想想,那时候谁有照相机啊?无非是小日本或者是老毛子,在不就是外国人!他们那时候初到中国,也是什么都好奇,他们手里有相机,这些照片其实我们也不清楚在哪收集来的,旧货市场,还是在哪资料馆,或者谁捐的也有可能。
其实这些我都不知道,我是后调过来的,游客也不多,所以也没解说,在这的老人也都相继退休或者调动工作走了。
不过咱们东阳还是有些历史的,最近听说北面哪个堡子,又发现北魏时期的什么壁画,我还想去看看呢!”
“啊,还有这事?”
“是啊!你看这是东门,西关,北门,南门,这城的四周还有护城河,当年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薛仁贵征西也到过这,马饮屯你知道吧?西关出去十里地吧!就那个马饮屯!”
“大哥,你知道的也不少啊!”
“多多少少吧,不过你问我的那张照片,你怎么对它这么有兴趣?”
“啊,我家里的前辈,前好几辈了,也在华兴街做买卖,所以我看这张照片很有情节,哪天我想带相机来照个相,应该行吧!”
“这个现在还没规定,应该没事。你说的对,东阳人应该多了解东阳的历史,好好研究研究!”(待续)
(本文纯属虚构,切勿对号入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