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坐看书,目光往外,晴天微阳,五分蓝天五分白云。耳边是咖啡厅的音乐,轻缓缭绕。手边是村上春树的处女作品《且听风吟》。书名真吸引人,书不厚,一两个小时即可看完,章节也算轻快,确实适合午后消遣。看完像是喝了杯茶,嘴里还余淡淡的清香,忍不住回味,但是说不出具体的味觉体验。可能有的书,在某些时刻对某些人来说,就是用来消遣放空的,不一定看完就有很多的感想或启发吧。

故事主线是以"我"暑假回家发生的琐事开展的。鼠、杰、醉酒的女孩和"我"感觉都是蒙着面纱的人物,我是看不真切,情节走向也琢磨不透。难怪村上要在文中引用哈特费尔德的话了——"把谁都知道的事写成小说,那究竟有何意味可言",他边给读者打了预防针了。
边看边想,作者的思维边界怕是不存在的。在他的思维领域里我觉得我也被带上马跟着驰骋了。不只在空间上,在时间上他也让我浮想联翩。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描述的《火星的井》。
"一个在宇宙中往来仿惶的青年人钻人井内。他已经厌倦了宇宙的浩渺无垠,而期待悄然死去。随着身体的下降,青年觉得井洞逐渐变得舒服起来,一股奇妙的力开始温柔地包拢他的全身。下降大约1公里之后,他觅得一处合适的横洞,钻入其中,沿着曲曲折折的路漫无目的地走动不止。不知走了多长时间,表早已停了。或许两小时,也可能两天。全然没有饥饿感和疲劳感,原先感觉到的不可思议的力依然包拢着他的身体。某一时刻,他突然觉察到了日光,原来是横洞同别的井连在了一起。他沿井壁攀登,重新返回地面。"
我似乎能瞥见作者在深夜里坐在他开的酒吧里闭着眼睛构思这个井的身影。我想那个时候的他一定已入无人之境,似乎是他自己掉进了这个井里。也可能其实每个人都曾在自己的时间井里不停地钻,最后发现大家都是相通的,于是又都回到地面开始自己的生活路径,如同什么都没发生。
书里有好多处村上给我们设的想象空地。需要自己慢慢去那儿体会。接下来仅以文中一些值得玩味的文字献给午后的好时光吧。
1、说到底,写文章并非自我诊治的手段,充其量不过是自我疗养的一种小小的尝试。
2、哈特费尔德这样写道:“从事写文章这一作业,首先要确认自己同周遭事物之间的距离,所需要的不是感性,而是尺度。”
3、傍晚袭来一阵大粒急雨,打湿了院子里树木的叶片,又倏然离去。雨过之后,带有海潮味儿的湿润的南风开始吹来,轻轻摇晃着阳台上排列的盆栽观叶植物,摇晃着窗帘。
4、我观看了五分钟,随后转身上车,放倒车座的靠背,闭目合眼,茫然听着海涛声和其间夹杂的击球声,听了好一会儿。柔和的南风送来海水的馨香和柏油路面的焦味,使得我想起往昔的夏日。女孩肌体的温存,过时的摇滚乐,刚刚洗过的无袖衫,在游泳池更衣室吸烟时的甘美,稍纵即逝的预感——一幕幕永无休止的甜蜜的夏日之梦。而在某一年的夏天(何时来着?),那梦便一去杳然,再也不曾光临。
5、由此之故,我用啤酒和香烟把即将在时间的积水潭中昏昏欲睡的意识踢打起来,同时续写这篇文字。我洗了不知多少次热水淋浴,一天刮两回胡须,周而复始地听旧唱片。此时此刻,落后于时代的彼得、波罗和马丽就在我背后唱道:
“再也无须前思后想,一切岂非已然过往。”
6、大伙都一样,就像同坐一架出了故障的飞机。诚然,有的运气好些有的运气差些,有的坚强些有的懦弱些,有的有钱有的没钱。但没有一个家伙怀有超乎常人的自信,大家一个样,拥有什么的家伙生怕一旦失去,一无所有的家伙担心永远一无所有,大家一个样。所以,早些觉察到这一点的人应该力争使自己多少怀有自信,哪怕装模作样也好,对吧?什么自信之人,那样的人根本没有,有的不过是能够装出自信的人。”
7、大气微微摇颤,风绽出笑容,须臾,亘古不灭的沉寂重新笼罩了火星的表面。青年从衣袋里掏出手枪,用枪口顶住太阳穴,轻轻扣动了扳机。
8、说谎是非常令人讨厌的勾当。不妨说,说谎与沉默是现代人类社会中流行的两大罪过。我们实际上经常说谎,也往往沉默不语。然而,倘若我们一年四季都喋喋不休,而且喋喋不休的无不真实,那么真实的价值势必荡然无存。
9、在五月温存的阳光下,我觉得生和死都同样闲适而平和。我仰面躺下,谛听云雀的吟唱,听了几个小时。
这部小说便是从这样的地方开始的,而止于何处我却不得而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