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小说《围城》,人们自然想到它的作者钱钟书。结婚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早己成为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一部《围城》深受海内外知识份子的喜爱,以致一版再版,缘于作者钱钟书老道的笔法与学贯中西的渊博学识。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以后,和外国学术交流机会的增多,外国著名学者和汉学家,来到中国访问和学术交流,深以会见钱钟书为荣,假如因为种种原因未与钱钟书谋面,则深感遗憾。
钱钟书,江苏无锡人。四岁起,由伯父教他识字。伯父是个秀才,有名士派习气,每天要上茶馆,也带上钱钟书。伯父花钱租一些通俗小说给他看,如《说唐》、《济公传》、《七侠五义》等书。回家后他将看过的小说向弟弟们讲叙一遍。自童年起,对古典文学就有浓厚的性趣。
钱钟书在辅仁中学,发奋读书,国文由他父亲严加管教,读了很多古书。英文学的也好。一因自已兴趣、二因读的是教会学校,看了不少原版西书,英文进步神速,从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出类拔萃的钱钟书,正如钱穆所说“异于常人”他父亲管教有方,父亲就是一位著名学者。
钱钟书于1929年9月进清华大学读书,因为他有一个“不寻常的经历
谣传他数学考零分(或说考15分)按例不得录取,但因他中英文特优而破格录取。他到清华时“文名已满全校”即有清华才子之称。
钱钟书最怪,上课不记笔记,只带一本和课堂无关的闲书,一面听讲,一面看自己的书,但考试总是第一。
1933年秋,钱钟书应聘到光华大学教书。光华大学是上海一所较大的私立大学,他任光华外文系讲师,也是破格。按当时规定,大学毕业工作两年后能担任助教,若干年后再从助教升讲师。而钱钟书一来就是讲师,因钱非等闲之辈,他在清华做学生时,已崭露头角,在全国性有名的刊物上,发表了很多掷地有声的文章。
1935年钱钟书报考第三届中央庚款公费留学。当时大作家曹禺也想报考公费留学,听说钱钟书报考,吓得没敢报。1935年至1937年,钱钟书在牛津大学学习。取得学位后,于1937年夏秋之交,钱钟书夫妇告别英国到巴黎去了,他本来打算在巴黎大学读学位的,后来放弃了。他们在巴黎结识了很多旅欧的中国人,如吴玉章、王辛笛、吕叔湘,还有蔡元培的二公子蔡柏林。在法国认识一批中国知识分子,日后成为他小说里不可或缺的素材。
长篇小说《围城》是钱钟书最成功的文学创作。1947年6月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全书25万字。
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法国的说法: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钱钟书在《围城》里对所有人物均有冷潮热讽取笑或挖苦一番,唯独对唐晓芙是个例外,原因无他,唐晓芙是作者偏爱的人物,是以楊绛做模特儿,在唐晓芙身上有杨绛的影子。
钱钟书的著作并不丰,但是很独特《谈艺录》和《管锥编》都是用典雅的文言文写的,散文和小说是用白话文写的,如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和长篇小说《围城》。
钱钟书1949年至1978年在北京工作,五十年代编撰《宋诗选注》,特殊的年代没有大作问世,也是可以理解。
1978年在意大利召开的“欧洲汉学家会议”,中国出席的代表团有6人,钱钟书在会议上的讲题是:“古典文学研究与现代中国”,这次会议最为人瞩目的是中国代表团,在中国代表团里最受人注意的是钱钟书,因为他言谈风趣,学问渊博,外语又好,在会议上他直接用英语演讲,在演讲中如果引用意大利作家的话则用意大利文,其它引德文、法文亦然……
在讲演完后,他在对各国学者提问的答话中,把英、法、德国文学掌故、民间谚语,信手拈来,道来如数家珍。有一位法国学者用中文问钱钟书,但他用法语引录法文典籍加以作答,使这位法国学者听了,即大声叫嚷:“他知道法国的东西,比我还多!”。
著名历史学博士,传记文学家汤晏有句评论钱钟书的话:千古文章未尽才!
横空出世的大才子一一一钱钟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