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862670/eda89daf31e1cb49.jpg)
陀思受耶夫斯基说:“爱具体的人,不爱抽象的人。要爱生活,不要爱生活的意义。”
沟通表达中如果只能学会一个原则,那就是
学会具体表达。
在工作中,很多员工习惯于只汇报工作结果,而忽略关键细节。
在学习中,很多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抽象概念,而忽视具体场景的运用。
在生活中,很多人习惯于主观形容一件事情,而不是客观具体描述过程。
学会具体表达,开启高效沟通模式。
学会具体表达,拒绝抽象空洞沟通。
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了:“具身认知”概念。
即感知和认知不是分离的。
抽象符号必须建立在具体的感受之上,
没有“个人体验”,无法真正“理解概念”。
越多感官融入,越多记忆链接。
✅ 在《行为设计学》这本书中提到:
如何说清楚,难以说明白的事?
3个方面学会具体表达。
️️ ❤️概念体感化:
即将抽象的概念让人具体的感知。
1. 学习:链接个人体验而不是概念到概念,比如用案例式教学取代理论式教学。
2. 写作:描述而不是形容,比如文学作品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来描述荒凉场景。
3. 产品:画面而不是功能,比如“个人小额贷”被叫做“花呗”,直接将功能用画面感描述。
️ ❤️感受具象化
即将自己的感受描绘出具体的形象。
感受看似抽象,具象化才能让人引起共鸣。
比如:
“你说的逐渐不喜欢了,具体是指哪部分?”
“当你觉得焦虑的时候,感觉情绪在什么地方?什么颜
色?有名大?”
“这个情绪,如果起个名字,叫什么?”
️ ❤️冲突现场化:
即 将所有冲突在现场上解决。
稻盛和夫说过:“答案在现场,现场有神明。”
任正非说过:“让听得见炮灰的人指挥。”
所有的答案不可能在凭空想象中得出,需要不断经过实践的考验。
以上三个方法,让“具体”落地,让沟通更加清晰。
感谢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