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澶渊之盟
中国的评书艺术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50-80后的人们吧,那个时候收音机是主要的信息来源。虽然都很清楚,评书所讲的是故事,并不是真正的历史,但是它却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判断。这其中,受评书影响最大的就是宋朝了。
有关宋朝的评书至少有三个流传很广:《杨家将》、《说岳全传》和《水浒传》。栩栩如生的故事建立了我们对于宋朝刻板的印象:那个朝代是忠奸对立的、那个朝代的忠臣经常被奸臣冤枉害死、那个朝代的皇帝基本上都是昏庸和混蛋的。
但是,宋朝却是被史学家们高度认可的、中国历史上经济社会最发达的时期,这个不断和辽、金、西夏、蒙古等北方民族战斗的朝代为什么会有“清明上河图”那般辉煌?
今天的人们津津乐道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盛世,而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却是咸平之治。这个盛世的开创者就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他大爷(宋太祖)、他父亲(宋太宗)都是行伍出身,忙于对南统一和对北作战,真正奠定了宋朝发展的却是宋真宗赵恒。
或许对宋真宗不了解,但这首《励学篇》想必都很熟悉,尤其是其中的两句。这首诗没有帝王的大气磅礴,很平实,按现在的话说,叫很接地气,给人感觉是一个上位者语重心长地、推心置腹地鼓励年轻人读书学习: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继位七年后,宋真宗面临了真正的考验。公元1004年,辽国大举入侵,兵峰直指汴京。尽管朝堂之上占主流的是逃跑,但在宰相寇准的极力劝谏下,宋真宗决定御驾亲征。后世的解读经常夸大了寇准的作用,事实上,如果宋真宗真的胆怯,怎么可能有御驾亲征?怎么可能就会斩钉截铁地托付后事,“立太子”(如果十日不能取胜,就让太子继位)。
战争从来都是戏剧性的。即使谋划最为周密的战斗计划,也会被一些突发事件所左右。辽军主帅萧挞览竟意外地死于床子弩,这让萧太后更加决定尽快结束战争。看看,即使在缓慢的冷兵器时代,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双方最终在澶州达成如下条约:
1.辽、宋为兄弟之国,宋为兄,宋尊萧太后为叔母,后世仍以世侄论,使者定期互访。
2.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今河北徐水)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隍城。
3.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即岁币)。至雄州交割。
4.双方于边境设置于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单看这盟约,其实也没有什么,也就是第三条能够被人们指责为丧权辱国,其它内容都在合理范围内。
其实,澶渊之盟之所以被后世诟病的原因无非是:明明可以打,为什么要议和?持这种观点的人站在民族气节的高度很容易就成为主流,似乎给了钱就伤了气节,即使打不过也要打;城下之盟听上去总觉得不光彩,况且已经是御驾亲征了,这样的合议显得太窝囊,更何况还可能有机会乘势收复燕云十六州呢;每年还要给钱物,进贡就是没面子。尤其是人们很容易想到满清用条约和财务换来的各种不公正。
但是稍微冷静和理性一点,就不难认为澶渊之盟是伟大的,因为:
1.在当时的情景下,击退辽国的侵犯不是问题,但以为就可以乘胜追击就很不现实,在这方面,当时的杨延昭(就是民间传说的杨六郎)是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很显然,澶州攻防战和长城攻防战是需要不同军事配备的,不是简单的顺势掩杀就可以完成的;
2.累计三十万的钱物对于当时的宋朝来说,真的是九牛一毛,按照当时宋朝GDP水平,这个岁币大致不到1.5%。用最小的代价来减少战争对国家的负面影响,是一个成熟政治家必然的选择。就像人们常说的,能够用金钱解决的,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3.事实上,开放了边境贸易后(榷场),宋朝不光从经济上得到了贸易顺差,而且也得到了一些重要的战略物资,例如马匹等。
4.更重要的是,后来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宋辽两国之间没有大规模战事,礼尚友好,辽朝发生饥荒,宋朝会派人赈济,宋真宗崩逝,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5.宋真宗不是一位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般的强势领导者,更像是一位仆从式领导者,他勤勉、柔和、体恤、谦虚、成就他人。
透过澶渊之盟,我们倒是可以重新认识寇准。评书中那个公正裁判潘杨两家纠葛维持正义的“寇老西”,在整个澶渊之盟中毫无疑问有着巨大的决断之功。在这之后,寇准居功自傲,尤其是对南方人骨子里的蔑视,最终让他为傲慢付出了代价。澶渊之盟两年后罢相,十三年后,“再入中书”的寇准不仅性格没有改变,而且依然好酒,终于处事不周再被罢相,贬到雷州。一年后病逝。卧病期间,有诗一首,值得回味。
多病将经年,逢迎故不能。
书惟看药录,客只待医僧。
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
郡斋风雨后,无睡对青灯。
今天,我们实在无法设身处地地思考寇准辛弃疾杨延昭岳飞等的理想和情怀,但站在更广阔的历史格局中,澶渊之盟创造的百年和平的确是后来社会、文化、经济等长足发展的契约基础。这么看来,那些轻言战事的宵小也只是逞一时口舌之快。你可以凭一时热血批评宋真宗的窝囊,但他用仅占帝国年收入万分之一的财物奠定了一百二十年的和平。
想起夫子对管仲的评价: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在夫子看来,尽管管仲没有像召忽那样自杀以殉,但却是对于人民的大义。
战争,没有胜利者,尤其是对普通人。看看上一期我们讨论黄巢时引用的韦庄的诗就知道。所以,《孙子兵法》开篇所说的: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和平,才是人类真正的共同奢侈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