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和哪种人去交流呢?如果仔细回答这个问题,你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呢?尊重我的人、认真聆听我说话的人、能让我感受到舒服的人、能够给我帮助启发的人等等。
如果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你喜欢和爸爸妈妈聊天吗?为什么?孩子会给你这样的答案:我每次还没有开始说话,就感受到爸妈的愤怒了;我才说一半,我妈妈就开始反驳了;不管我说什么,都是没用的,我妈妈根本不会听;每次我爸爸都会说“学习去,小孩子懂什么呢?你只管学习就好,其他的不用你操心。”。。。
对于家长, 这些话语有没有很熟悉呢?答案不言而喻。然而作为非常亲密的孩子与家长之间,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 对话的真正意义
什么是真正的对话?彼此之间的认真倾听与适当回应,对于一方所说的内容,我们不进行毫无理由的驳回和反对,而是在听之后给出让对方容易接受的理由和回应。总言之,对话是流动的,而非单方面的训斥和演讲。
当孩子拿着低分数试卷回家时,坐下来和孩子仔细分析试卷,分析错误和正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让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同时我们家长也告诉孩子可以进一步提升的地方,这样彼此给予回应,这样流动的对话更加促进家长与孩子的真正交流。
(二) 家长的心态
“最起码我比你年龄大很多,经历了很多事情,所以你就得听我的。”这是不是家长常说的话。最近听过好多家长和我说“从孩子身上,我学会了太多的东西。”所以,谁说年龄大的人说的就是对的?家长自以为是的权威会让孩子无法去表达自己。
当孩子的表现不是自己所期待的时候,不要急于命令孩子,而是想想他为何要这样做?或许孩子的做法会更加合适呢?和孩子一起出去旅游时,孩子突然在一只小猫旁边蹲下来了,家长会想“一只猫而已,有什么可看的呢?快走,咱们还着急赶路呢。”这就是家长的权威,可能在孩子眼里,她就是喜欢猫,被它所吸引,这个时候,家长如果能够放下心中的权威,和孩子蹲下来一起看看这只猫,孩子从心里会特别感激,并且发自内心的满足。
(三) 孩子的心态
在我们眼中的孩子,她们虽小,然而非常在乎被尊重,被欣赏,同时也希望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当孩子在和你唠叨学校的事情时,不要觉得烦,觉得孩子们之间的事没有意义或者小儿科。如果家长能够认真聆听,并且给她的一些行为进行二级反馈,孩子就会感受到家长的爱意,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是有人去关注的,感受爸爸妈妈是尊重自己的,从内心里散发出来的自信会给她无形的力量。
对话是流动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知道自己和孩子的真实感受,彼此尊重,这样的对话质量翻倍,也会促进彼此之间更好的亲子关系,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口水战”也就会更少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