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理想化形象
我们会从他口中听到没完没了的“本该”:我本该有什么感受;本该怎么做;本该怎么想……他觉得自己天生完美,这一点很像自恋者。他相信,只要对自己再严厉一些、考虑得更周密一些、更小心一些、更自律一些,他就能够百分百完美了。
真正的理想具有能动性,它能刺激人们去接近它,在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真正的理想引导人谦逊,理想化形象让人自高自大。理想化形象要么让人否认自己的缺点,要么让人过分谴责自己的缺点,所以它只会成为实现理想的障碍。
理想化形象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让人脱离现实、妄自尊大、无端自信。
建立自信的关键性条件包括活跃、可发挥实际效果的情感力量;有能力在自己的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能够不断向着自己的真实目标前进。
一个人把什么东西视为自己的缺点和过错,取决于他自己接受什么和不能接受什么。
软弱和畏惧对于对抗型人格的人来说是绝对可耻的。
顺从型人格的人会把敌意和攻击性看成是罪恶的表现。
顺从型人格会竭力否认他的慷慨和友爱是假的;疏离型人格之所以疏远他人,保持冷漠,并不是他自己选择的,而是因为他无力应付他人,但他往往会矢口否认这一点。
但凡遭到外界的质疑或批评,或者某一个举动与他的理想化形象不符,他内心的冲突就会浮现出来。
患者只有限制自己的生活才能避免遇到这样的危险。他必须逃避没有绝对把握的任务,尽量回避得不到别人赞美和嘉奖的场合。在他自己的设想中,以他的天赋,只要愿意就能用画笔画一幅好作品,而依靠努力才能实现愿望的人都是庸人。所以他厌恶一切真实的努力。假如让他和别人一样努力,他会感到这是一种耻辱,因为这等于让他承认他是一个庸才。
他一味地期待别人的认同,包括别人的赞赏、钦佩和奉承等。然而这些只能给他暂时的安慰。
他可能意识不到,所有能在知识、见解、与人打交道等方面胜过他的人,或者较为优秀的人,都会遭到他的厌恶,因为他对自己的过高评价受到他们的威胁了。这种厌恶的强烈程度与他对理想化形象的依赖程度是正相关的。如果他本人的骄傲受到了打压,就可能盲目崇拜那些公然宣称自己的重要性并表现出盛气凌人的举动的人。他爱的是在他们身上看到的他自己的理想化形象。
阅读过程中一点疑问:这和“见不得别人好”的嫉妒应该如何区分?或者不必区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