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准备报考大学,面临两个选择。
一个学校很好,但在二三线城市,一个学校一般,但在一线大城市。
如果你正在求职,也面临两个选择。
一个公司很好,但在二三线城市,一个公司一般,但在一线大城市。
面对这样的两难选择,很多人可能多少一点纠结。
如何选择呢,现在我的答案很简单,不管是求学还是求职,选择大城市获得更好结果的概率更高。
但早几年,我并不这么认为,很长时间我被一个错误观念占据了头脑。
我想分享一下,我是如何思考的,也许能给大家一些借鉴。
早几年,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有一个观点。
那就是网络正在缩小因物理位置形成的城市层级差距。
借助网络,首先缩小了城市间的信息不平等。
以前大城市人见多识广,眼界开阔。
但有了移动互联网,任何地方的人只要有手机,就可以上网浏览信息,就能获得和大城市人同样的资讯。
其次网络带动了电商发展,缩小了城市间的商品不平等。
以前中小城市买东西不方便,早些年我有朋友偶尔来北京,会去逛一些品牌服装店,因为她那儿没有。
但现在一切都电商化了,网上都能买到。
即使是在新疆西藏这样的地方,无非就是运费贵一些,时效慢一些,同样可以享受到一样的商品供给。
网络还带动了线上教育的发展,缩小了城市间的教育不平等。
大城市的教育资源更好,很多人去大城市打拼,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
但随着线上教育的发展,很多名师都开始线上授课,一个小城市的孩子同样可以享受线上的名师教学。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速越来越快,有可能进一步缩短城市间的医疗不平等。
未来北上广深的名医,可以借助高速网络远程诊断,甚至远程手术。
所以我以前一直认为网络正在缩小因物理位置形成的城市层级差距。
现在来看这个观点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还有我没看到的地方。
那就是网络缩小一些城市层级差距的同时,也在扩大另一些差距。
总的来看,城市层级差距反而被网络扩大了。
这有点像高铁发展带来的城市人口虹吸现象。
1964年,日本第一条高铁开通后,东京到大阪由原来7个小时的路程缩短至不到2个小时。
当时,修建这条高铁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带动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的经济发展。
也就是可以将东京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吸引到他们的城市。
但结果却事与愿违,高铁的开通反而让东京都市圈的人口急剧上升,大阪都市圈的人口开始下降。
这就是因为高铁产生的“虹吸效应”,这条高铁开通后,东京成了日本最大的虹吸器。
最后仅占日本4%面积的东京,却聚集了25%的人口,占日本经济总量的40%。
网络的发展,同样在产生数字世界的“虹吸效应”。
以前很多人在中小城市很满足,但有了网络,他知道同样的岗位,在北上广深能获得翻倍的收入。
借助网络,他可以学习最新的,能满足大城市岗位需求的知识技能。
借助网络,他又可以看到大城市那些公司的招聘需求,甚至可以投简历,进行远程网络面试。
这就导致人才、资金、企业借助网络,更加高效地汇聚到大城市。
因此各个产业在网络的推动下,都会因集聚产生网络效应。
当人才、资金、企业的聚集过了一个临界点,就会形成一个生态网络,形成正向循环,吸引更多人才、资金和企业的聚拢。
在网络效应中,一个网络的价值以及成员或者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
如果一个网络有10个节点,增加一个节点后变成11个,那么网络的价值将增加21%,而不是10%。
很多大城市,都会形成某个行业的网络效应。
比如要想投资,硅谷是首选,这是因为二线城市,可能有几十位优秀的天使投资人,而硅谷有1000多位。
天使投资人多了,创业者就多,为创业各个环节提供服务的公司就多,从而形成一个投资网络。
正是因为网络效应,因此如果你想创办一家价值100亿美元的公司,创业的最好去处是美国硅谷、中国北京和印度的班加罗尔。
同样,如果你要搞电影,那最好去好莱坞,拉各斯或孟买。
如果你想做金融,纽约、伦敦和香港将是首选之地。
正是因为网络效应的存在,之前我认为的,网络正在缩小城市层级差距的观点,可能是错误的。
恰恰相反,网络促进了网络效应的形成,反而在扩大城市层级的差距。
当然城市层级的差距是宏观方面,只能带来总体成功概率的提升。
而所有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一定有很多例外。
比如巴菲特并没有在华尔街工作,而是选择了奥马哈。
但个例不能改变大趋势,在华尔街的成功的金融从业者一定远远多于奥马哈。
所以当面临如何选择城市的问题时,如果没有特殊原因,还是尽量选择大城市吧。
公众号:富日记(furiji)
微博:富日记
微信:291669976
知识星球: https://t.zsxq.com/bMNzV7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