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相遇的文字缘
文/心开
(一)随想录
四月承接了暮春与初夏,布谷鸟催着播种希望,花落谁家?只因孕育果实,蕴藏着能量场满满的爱意与祝福。
风无法落脚,蒲公英的约定早已被取代,有风的日子倏然而至,惊醒梦中人之后,那一页截取流水,一壶春意陶然亭外。
时间读懂了什么,就在那里停留。从法门寺的奉迎佛骨的一段历史打开了一生一世的轮回里遭遇过的人间疾苦。从一首诗开始打开了一位诗人背后的个性密码,从而使得丰盈而来的画像中填充进傲骨与脊梁的双重涵义的诠释。
汉字书写的故事情节里,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成长史,现在的我们在几千年后解读,复原的是当初的纪年里遭遇过的事件,却无法理解当时的心境会带来冲击力的文字背后的巴山夜雨,跋涉千里之外的长途困顿的悲伤。
沿着这个方向,走过大漠孤烟,边塞狼烟风沙口,置身于其中,谁又想得到每一首诗词的背面何尝不是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呢?
书写的人以精炼的笔墨勾勒出来的画面,何尝不是一个当时的境遇呢?
站在千年以后你我,又如何发现自己?又如何透过风沙,寻觅其中真实的自我呢?
(二)
夜总在黄昏后降临,暮色苍茫倦鸟归巢。总有一个地方值得休养身心,从而调节自己的情绪与心灵深处的滋养!
衔接起来的背面何尝不是一个故事?人人都在写故事,情节却随着每日更新,一样又不一样里面,何尝不是一个黄昏的自白。
(三)若是一段感情,都在值得与不值得纠缠下去就会毁了一个人的心情与生命力。
若是一段路,顺路同行者就是一种缘分,特意绕路过来的是一种惦记。
(四)法门寺是我在西安旅游的一站。今天因着韩愈的一篇文章故而受到触动很大,文人因一件事而发声,是因涉及到百姓之生死存亡之际。这也合于佛教之入中国的缘由与因果,因缘际会只为一次相遇。道法自然,全凭人心指向。即使在现在,法门寺的佛指舍利也因其表法指像从而唤醒沉睡的人们!无对无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应做如是观,才会一心清净而后入静,静而生慧。
(五)当不立文字的禅,遇到还原当时历史的真相之时,文字恰恰作为一个载体而发声。
(六)假如有一天地球上的文字存在着而文字消失了会怎样?假如有一天石刻的文字背后隐藏的故事震憾了那个时代的人,法门寺又会如何诠释这个世界的奇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