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此篇为系列四之二
不要问为什么,一问就轻薄了自己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作为学术界公认的通才与奇才,李叔同由人人都向往的绚烂之极的生活,走向平淡,素朴,严苛甚至在我们看来,多少带有某种自虐性质的过午不食的行为,至今还是一个谜!
只好说“众人皆浊他独醒”,但你一定还不以为然。
也许你我不理解,也许有人早就理解了,他们没说!
我只想说有一个字叫“悟”。
还有一个字叫“境”——物质——精神——灵魂。
总有一些生命生活在你我永远达不到的灵魂的深处,飘在高处,双手合十,莲升梵界,在天地之间感受永远的未知……
众生的不解、猜度,抑或是诋毁,又或是发自内心的敬畏,与他何干?!
当我们纠结或是去寻觅为什么时,我们已经输了。
不知不觉,后知后觉,不觉不行;先知先觉,先觉不行,先觉先行,这之间的距离有些是鸿沟,无法逾越。
作都作了。不明就里。
物质——精神——灵魂,你愿意待在第几层?
2︱闭关高人︱塞林格遁世——畅销作家用零度写作完美诠释作品
原创•连载|你为什么还没‘’闭关‘’——一问就轻薄了自己一、家境富裕
塞林格全名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一九一九年一月一日生于美国纽约城,父亲是做奶酪和火腿进口生意的犹太商人,母亲爱尔兰人,家境相当富裕。塞林格十五岁的时候,还被父母送到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军事学校里住读过。
二、事业成功
从一九四零年在《小说》杂志上发表他的头一个短篇小说起,到一九五一年出版他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止,在十余年中他共发表了二十多个短篇,有些短篇还在《老爷》、《纽约人》等著名刊物上发表。而《麦田里的守望者》则使他一举成名。
这个名声可是褒贬不一。
《纽约时报》赞其为“异乎寻常的、才华横溢的处女作”,批评声则围绕道德败坏、虚无主义、性描写和过度使用粗鄙语言等焦点。有位愤怒的家长专门对小说里的粗口进行了统计,更有数名美国高中教师因在课堂上教授《麦田里的守望者》而被迫辞职。然而时间给出了最公正的评断。
尽管《麦》一度遭禁,但最终解禁,成为美国大中学乃至哈佛大学生必读书目之一。《纽约时报》的书评写道:在美国,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就像毕业要获得导师的首肯一样重要。没有人能否认塞林格和他的“成长小说”带给世界的影响力,不同肤色的青年人都深受它的影响。
时至21世纪,《麦田里的守望者》已然成为美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但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923年至2005年间百本最佳英文小说之一,声名卓著的现代文库(Modern Library)也将其纳入20世纪百本最佳英文小说之列,各版本累计销量高达6500万册。
这本书还有令人匪夷所思的影响力——刺杀约翰·列侬的查普曼和刺杀里根总统的欣克利,竟然都随身都带着同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都对这本书百读不厌!
查普曼甚至在监狱中发表声明称:“我希望有一天你们都能读一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今后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这个目标,因为这本非同寻常的书里有许多答案。”
原创•连载|你为什么还没‘’闭关‘’——一问就轻薄了自己之后,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言行举止成为美国年轻人的一种时尚,‘’风衣和倒戴的红色鸭舌帽‘’成为美国的流行街景。
三、不缺女性(先不作道德上的评价)
原创•连载|你为什么还没‘’闭关‘’——一问就轻薄了自己作为一个年轻又老帅的作家,塞林格很有女人缘。先后与至少5个女性保持愉悦的交往和先后的婚姻。他曾在1973年和梅纳德女士(当时她是大学一年级学生)有过一段10个月之久的情缘,生下女儿叫玛格丽特。
四、家庭健全
塞林格的在世亲人有奥尼尔女士,他的儿子马修,他的女儿玛格丽特及3名孙儿。
原创•连载|你为什么还没‘’闭关‘’——一问就轻薄了自己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似乎可以享受成名后的一切,或者享乐于世俗男女之欢的帅男人、畅销书作者,他竟然在《麦》获得成功之后断然遁世,在新罕布什尔州乡间的河边小山附近买下了90多英亩的土地,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小屋,将此后一生中近三分之二的时间付与一个人的世界独孤!
他虽然未放弃写作,但很少公开发表作品。并一度在长达45年里不发表一个字。此时,他的作品越来越倾向于东方哲学和禅宗。
曾有无数记者和仰慕者去他生活的小镇,像玩猫鼠游戏一样,企图窥见一面,可是得胜者总是老鼠。极少有人拍到他的照片。
就连塞林格的讣告和纪念稿用的都是他惟一公开的一张摄于1951年的照片。
他甚至还打赢了几个官司,阻止别人发表他的信件或有关他的书,最近一次是2009年,他用法律手段禁止一位瑞典作家为《麦田里的守望者》写的续篇出版。
“不再出书使我得到了一种美妙的宁静。非常平和。真的。出版是对我的隐私的一种严重侵犯。我喜欢写作。不过,我只是为自己和自己的快乐而写作。”
塞林格为什么要遁世?
《麦田里的守望者》结尾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
“那些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个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责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儿。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2010年1月27日,在他与世隔绝的家中,91岁塞林格,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遁世。
也许你明白了,也许你仍然不明白。
——与世界的格格不入,恰恰就是塞林格的全部意义……
未完待续,敬请延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