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札记我读了一本书读书随想
信仰的哀伤——读许地山《信仰的哀伤》有感

信仰的哀伤——读许地山《信仰的哀伤》有感

作者: 之物记 | 来源:发表于2015-01-12 21:07 被阅读469次

    我想世间大多数的创造者都或多或少地遭遇过质疑,在自己的信仰间徘徊过,惆怅过,写作者、作曲家、画家,应该都有过精神上的被责难和信仰上的选择。一个人的升华可以靠信仰来克服其从未有过的艰难,一个人的堕落同样可以归结于信仰的迷失和错位。

    许地山在《信仰的哀伤》中描述过这样一个人:乐师伦文先生每次在创作前都显得十分的不自信,他通过与自己心中所立的“乐神”对话,来确信自己的才能,从而来完成创作。而当他的作品公诸于众,被更多的人接触以后,由于那些质疑的到来,让伦文先生又感觉得极度的不自信,从而又必须从“乐神”那里找到自己的才能。最后的结果却是“社会上再不能享受他的作品,他也不晓得往哪里去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也像乐师一样,在文字面前丧失了自信,靠着别人的夸赞来保持动力,因为别人的贬低对自己失去信心。在我低迷了一段时间以后,我突然发现,我以前应该并不算是真正的喜欢文字,我喜欢的应该是文字带给我的虚荣。确实,我承认以前确实需要一点点的虚荣来让自己保持激情和动力,但是现在想来,这样的想法确实太过幼稚。真正的喜欢上一件事情,你会不顾别人的诋毁,不去在意别人的赞叹,只是在不打扰别人的生活中过着自己的小日子,爱自己所爱的,喜欢自己所喜欢的。喜欢和兴趣才是最好的动力,而不应该是虚荣和被赞叹。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把自己的坚持当作最好的信仰,不该为了某个人或者某些人而活,而应该知道自己所追求的。

    乐师伦文先生正是因为把“乐神”和“质疑”当作了自己的信仰,所以才会在面对的时候乱了自己的阵脚,也正是因为他从未确立过自己的信仰,没有把兴趣和追求当作自己的动力,所以才会那么痛苦,不管是在创作的时候,还是在被质疑的时候。

    有时候,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可是常常是,我们连自己都不了解,更何况奢求别人的了解呢。伦文先生是因为鼓励而创作,因为批评而放弃,未免有点孩子气了。小孩子喜欢一件东西的时候恨不得天天抱着它睡,讨厌一件东西的时候恨不得丢到九霄云外。其实,很多人都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经历过这样的孩子气,那时候的我们是那么的幼稚,又是那么的爱憎分明。不同的是,有些人经历过那样的幼稚,变得越来越成熟,明白了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和所想要的生活,可是还有一些人被看穿幼稚之后却再也成长不起来。

    现在回首看来,以前靠虚荣心写下的文字是那么稚嫩和肤浅,简直不忍直视。但是我依然把他们收藏了起来,因为幼稚和成长都是我不忍放弃的经历,这些经历都是财富。我想会有一天,我指着自己以前的文字向别人调侃:你看,以前的我是多么的肤浅!

    ——2015年1月12日星期一,晚

    Ps:读了几篇许地山的文字,感觉很有意思,有点童话的味道!

    附:《信仰的哀伤(许地山)》

    在更阑人静的时候,伦文就要到池边对他心里所立的乐神请求说:“我怎能得天才呢?我的天才缺乏了,我要表现的,也不能尽地表现了!若是能,求你为我,注入些少。”

    “我已经为你注入了。”

    伦先生听见这句话,便放心回到自已的屋里。他舍不得睡,提请乐器来,一口气就制成一曲。自已奏了又奏,觉得满意,才含着笑,到卧室去。

    第二天早晨,他还没有漱洗,便又把昨晚上的作品奏过几遍;随即封好,教人邮到歌剧场去。

    他的作品一发表出来,许多批评随着在报上登载八九天。那些批评都很恭维他:说他是这一派,那一派。可是他又苦起来了!

    在深夜的时候,他又到池边去,垂头丧气地对着池水,从口中发出颤声说;“我所用的音节,不能达我的意思么?呀,我的天才丢失了!再给我注入一点罢。”

    “我已经为你注入了。”

    他屡次求,心中只听得这句回答。每一作品发表出来,所得的批评,每每使他忧郁不乐。最后,他把乐器摔碎了,说:“我信我的天才丢了,我不再作曲子了。唉,我所依赖的,枉费你眷顾我了。”

    自从以后,社会上再不能享受他的作品;他也不晓得往哪里去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悲伤的盖茨比:昨天刚看过,感觉许地山的文字挺有意思的,寥寥草草的文字,却容易惹人深思。
        之物记: @悲伤的盖茨比 嗯,我也喜欢

      本文标题:信仰的哀伤——读许地山《信仰的哀伤》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pq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