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净宗法师

下面解释“五苦所逼”。
言“五苦所逼”者,八苦中,取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苦,此名五苦也。更加三苦,即成八苦,一者五阴盛苦,二者求不得苦,三者怨憎会苦,总名八苦也。此五浊、五苦、八苦等,通六道受,未有无者,常逼恼之。若不受此苦者,即非凡数摄也。
这段疏文说“五苦所逼”,它干吗说五苦呢?一般不是说八苦吗?八苦大家都知道:生老病死苦,再加上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阴盛苦。善导大师解释这“五苦所逼”是在八苦当中取前面五苦,就是生老病死苦,这是常说的,然后加上一个爱别离苦,这叫“五苦”。再加三苦,就成“八苦”。
“此五浊、五苦、八苦等”,“五浊”就是前面那一句,说“浊恶不善”;这里的“五苦”就是当句“五苦所逼”;“八苦”就是把这五苦再延伸成为八苦。

“通六道受”,在六道轮回当中,大家都要受这五浊、五苦、八苦,没有人没有这五浊、五苦、八苦。如果没有,不受这五浊、五苦、八苦,那这个人就不是凡夫,就是圣人了。所以,六道是一个苦恼的世界,“常逼恼之”,苦来逼迫我们,让我们不得安宁。所以说你往哪儿跑呢?在整个六道轮回当中,三界火宅,六道皆苦,所谓“苦海茫茫,苦海无边”。我们整个掉进了六道轮回里,像一个大的苦果,哪里都是苦的。真是苦,苦不堪言!
人们往往会觉得“佛教这么消极,把世界看得这么苦,搞得我们活着一点信心都没有了。说点好听的不行吗?鼓励鼓励我们”。佛是如实见,如实说。正因为佛的智慧,正因为佛的慈悲,正因为佛的境界,他才能够看到这个本质,说出来;凡人就看不到,说不出来。我们在这三界六道当中,觉得天上是最快乐的,神仙最快乐;但在佛眼来看,那还是苦得不得了。那你就可以想象,佛的境界是怎样地常乐我净,是怎样地大自在!如果没有佛的境界,没有佛的智慧和慈悲,当然就得少为足,迷惑颠倒,就认为这里还不错,然后在这里不断地徘徊、流连。
就好像我们一般人,家里稍微有那么一点吃的,在村上的生活条件还不错,就觉得自己挺富,小富即安。其实一年也就挣那么一两万、两三万块钱,有点土豆,有点粮食,冬天也有吃的,不至于冻死,他就觉得挺好了,“我这不是挺好吗?”但真和大富长者一比,他就是穷光蛋,很穷酸的。如果有十亿的家财,觉得已经很富了,那和百亿的比,还算穷人;百亿的和千亿的比也算穷人。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不管再怎样富有,再怎样安乐下面解释“五苦所逼”。
言“五苦所逼”者,八苦中,取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苦,此名五苦也。更加三苦,即成八苦,一者五阴盛苦,二者求不得苦,三者怨憎会苦,总名八苦也。此五浊、五苦、八苦等,通六道受,未有无者,常逼恼之。若不受此苦者,即非凡数摄也。
这段疏文说“五苦所逼”,它干吗说五苦呢?一般不是说八苦吗?八苦大家都知道:生老病死苦,再加上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阴盛苦。善导大师解释这“五苦所逼”是在八苦当中取前面五苦,就是生老病死苦,这是常说的,然后加上一个爱别离苦,这叫“五苦”。再加三苦,就成“八苦”。
“此五浊、五苦、八苦等”,“五浊”就是前面那一句,说“浊恶不善”;这里的“五苦”就是当句“五苦所逼”;“八苦”就是把这五苦再延伸成为八苦。
“通六道受”,在六道轮回当中,大家都要受这五浊、五苦、八苦,没有人没有这五浊、五苦、八苦。如果没有,不受这五浊、五苦、八苦,那这个人就不是凡夫,就是圣人了。所以,六道是一个苦恼的世界,“常逼恼之”,苦来逼迫我们,让我们不得安宁。所以说你往哪儿跑呢?在整个六道轮回当中,三界火宅,六道皆苦,所谓“苦海茫茫,苦海无边”。我们整个掉进了六道轮回里,像一个大的苦果,哪里都是苦的。真是苦,苦不堪言!
人们往往会觉得“佛教这么消极,把世界看得这么苦,搞得我们活着一点信心都没有了。说点好听的不行吗?鼓励鼓励我们”。佛是如实见,如实说。正因为佛的智慧,正因为佛的慈悲,正因为佛的境界,他才能够看到这个本质,说出来;凡人就看不到,说不出来。我们在这三界六道当中,觉得天上是最快乐的,神仙最快乐;但在佛眼来看,那还是苦得不得了。那你就可以想象,佛的境界是怎样地常乐我净,是怎样地大自在!如果没有佛的境界,没有佛的智慧和慈悲,当然就得少为足,迷惑颠倒,就认为这里还不错,然后在这里不断地徘徊、流连。
就好像我们一般人,家里稍微有那么一点吃的,在村上的生活条件还不错,就觉得自己挺富,小富即安。其实一年也就挣那么一两万、两三万块钱,有点土豆,有点粮食,冬天也有吃的,不至于冻死,他就觉得挺好了,“我这不是挺好吗?”但真和大富长者一比,他就是穷光蛋,很穷酸的。如果有十亿的家财,觉得已经很富了,那和百亿的比,还算穷人;百亿的和千亿的比也算穷人。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不管再怎样富有,再怎样安乐,再怎样幸福,用佛眼一看,通通是很穷的,很苦的。那我们就知道佛所讲的这个乐的境界,是怎样的一种乐,应该发起欣求好乐,不要反而说“你讲得那么消极”。
比如说寿命,一个人活八十岁,“哎哟,八十岁啊!”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八十岁就是长寿了。快九十岁,“哎哟,九十岁高龄啊!”“一百岁,那是人瑞呀!”就觉得不得了。要是活两百岁,他就觉得是妖怪了。传说彭祖活八百岁,其实在佛来看,这算什么呢?即使活八千岁都是短命。现在我们吹牛,奉承皇上也只能喊“万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如果活到万岁,从神仙来看是短命鬼。那你想想神仙的寿命有多长?万岁算什么呢?眼一眨就万岁了,短命鬼,那就知道神仙的寿命肯定是长的。可是,这一切在佛眼来看,通通都是短命。就凭这一点来看,佛说这个世界是苦,那决定是苦,苦不堪言。
佛说人生是苦,这给我们极大的警策;说这是五浊恶世,这都是觉悟人生的真理妙言。但是众生就是这么愚执,颠倒,“闻如不闻,见如不见”,看到这些,他根本不知道是说什么,不能反观自身,没有切肤之痛。如果有这样认识的,那就是久有善根之人。像诸位能够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人中芬陀利华”,你是“人中好人”,是人中豪杰。人中豪杰都在我们念佛人当中,不是赚了多少大钱,能做多大的生意,能做世间多大的事业。对人生、对这个世界有没有一个正确认识?有没有发起出离心、菩提心,誓生诸佛净土,成就佛道,广度众生?大梦谁先觉?这个世界整个是一场大梦,谁能觉悟呢?佛陀觉悟了,佛陀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念佛往生西方,我们也觉悟了。
好,我们看:
“八苦中取”等者,未见本据,应是义立。
在八苦当中,取这生、老、病、死,加爱别离苦作为五苦。这是没有见到经文的原文,应该是善导大师根据这里的内容、内涵,根据它应有的道理,立为在这八苦当中取这五苦,放在这里。那怎么“义立”呢?
其义有二:一者,生等四苦,常说故取。
生、老、病、死这是常说的,所以把这四个取出来。
余四苦中,
其他还有四苦——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在这四苦当中,为什么取爱别离苦啊?因为这是从韦提希夫人的立场来说的。
夫人自忧爱别离苦,恕己愍他,故别取之。
夫人的忧愁不是爱别离吗?夫妻恩爱,可是丈夫被关起来;本来母子一场,可是儿子对她加害,这不是爱别离吗?所以,夫人想到自己这爱别离苦,怜悯其他人,“五苦所逼”。“五苦所逼”,生老病死不用说了,这是每个人都有的,然后特别取一个爱别离苦。
二者,下辈三类,正说此机,然彼必有此五苦故。
“下辈三类”,就是下辈往生的下辈上品、下辈中品、下辈下品。这“义立”,一个是根据韦提希的说法,根据韦提希的心情来义立;第二,是根据下辈三品来义立。根据下辈三品来义立,怎么立出这五苦呢?下辈三品说的正是这里的五苦所逼之机,他们必然有这五苦。
生、老、病、死,如前可知,
生、老、病、死苦不用说了,“如前可知”。
临死的时候,必然有爱别离苦,所以:
临死必有爱别苦故。故对下文,作是释也。
这是对下辈众生作这样的解释。
《涅槃》(十一)明八苦中,广说生、老、病、死苦已,第五爱别离苦文云“爱别离苦,能为一切众苦根本。如偈说言:因爱生忧,因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又言“爱别离苦者,所谓命终,以别离故,能生种种微细诸苦”(云云)。是其教也(次则略说余三苦相)。
这要看《涅槃经》,其中广泛地说明什么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然后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等等。
人就这样,如果他没有点爱好,没有点爱,他没法过日子;但是有了爱又不行,这个“爱”当然是执著、染污的爱,“因爱生忧,因忧生怖”。
比如母亲爱孩子,肯定是这样的,她就忧了,他出个门也不行,“我儿子怎么办啊?”儿子在外读书她也担忧。儿子出去旅行她也忧,“出空难了,是哪一班飞机?我儿子有没有在这个航班上?”她肯定是忧怀挂虑的,“因忧生怖”。
所以,众生来到这个世界,程序设定好了,就是苦,结构就是这样的,你逃离不出去,你能不生孩子吗?你能没有父母吗?你能没有爱吗?你能没有忧吗?不好都知道,“因爱生忧,因忧生怖”,但还没办法离得开,生下来就定了是这样子的。除非你不生下来,所以叫“不生不灭”,有生就有苦。
本来这就是苦的世界,但是怎么办呢?所以很多人为什么不喜欢听佛说的话,他的心态就像沙漠驼鸟,猎人来了,拿着枪追赶,鸵鸟跑不动了怎么办?把脑袋往沙里一插,黑乎乎的,它自己看不见,说“安全了,没人抓我了”。说“这个世界很苦,被五苦所逼,逼恼着,追赶着”,“哎,不要说五苦所逼,天气很好啊,很快乐啊”,就自己把脑袋扎在沙里面,不想看见这个苦。但是这个苦——五大猎人、八大猎人在后面追着你,你能跑得掉吗?装着看不见行吗?所以,佛陀要把你拉出来,说“看清楚”,佛陀不光是让你看清楚。看清楚不是恐怖,佛说“我能救你”。你不看清楚,是你不想让佛救,你认为很安全。佛让你看清楚,“我来救你”。
佛既然说世界是苦,他就能让我们离苦得乐。那我们为什么不敢于承认这个世界是苦呢?因为众生没有离苦得乐的方法,所以就自己欺骗自己,说“还挺好”,沙漠驼鸟。
——摘自净宗法师《观经疏楷定记》第243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