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看了最近热映的《少年的你》,这是一部关于校园霸凌的电影,非常值得家长去看看。
1
电影以校园霸凌受害者胡小蝶的跳楼自杀为开场,令同为遭受校园霸凌的女主角陈念多了几分坚强,更多了一份悲伤,尤其联系到她的家庭状况:从不在身边的妈妈,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即使面对女儿汇报学习情况,也只是一味的说:“我知道我这个妈不怎么样,你再咬咬牙啊,等你大学毕业咱们就算就熬出头了,算妈欠你的”,字字扎心。最终她还是离开陈念去了外地,看着妈妈远去的背影,陈念眼里满是不舍,无奈,以及淡淡的疏离。
2
再看小北,亲妈只因为他是个拖油瓶阻断了自己寻找幸福的路便在一番抱怨撒气后转身离开,将年仅十三的他遗弃。小北过早的混迹社会,尝尽心酸冷暖,聊以慰藉的可能就是回忆中曾经妈妈做过的事情,即使一个肉包子,也都是心底最深的温暖。正因为曾经感受过温暖而又遭受了更大的疾苦,所以当陈念在他受伤后的一句‘疼不疼’,令这个习惯了冰冷无情的少年深深动容,一瞬间的恸哭,哭出了多年的委屈,哭出了成长的寂寞。哭出了一个少年对社会深深的无奈。
3
影片中校园施暴者魏莱,一个真正被原生家庭摧毁的灵魂。她的乖巧,她的优秀,只是为了赢得家人的赞扬与认同,面对霸凌事件将被披露的危机,她哭求原谅的初衷只因为““我真的不能再复读了,我爸已经一年多没有理我了”,这才是她最在意的。”从小到大,父母只关心她的成绩,不关注她对父爱母爱的渴望,所以她习惯了伪装成大人眼中的乖乖女,来取悦父母。外表越是伪装,内心越是叛逆,这是导致魏莱成为校园暴力的原因之一。即使魏莱最后的结局是死亡,但原生家庭影响下产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仍然在持续?
4
影片中周围环境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反馈又是那么不尽如人意:胡小蝶跳楼身亡后,学校只是加装了护栏;施暴者的父母得知孩子欺凌同学后,转身对孩子又是一顿拳打脚踢,魏莱的父母甚至包庇纵容魏莱的错误;而遭受霸凌的陈念,母亲长期在外地打工躲债,对她的遭遇毫不知情,小北在被审讯时也不愿意让母亲知道自己的近况……
身为父母的我们痛恨校园霸凌,于是我们不厌其烦的告诉孩子在受到霸凌时要怎么保护好自己,要告诉家长、告诉老师等等,然而不仅仅是影片中、现实里遇到霸凌的孩子开口说给你听了吗?而从孩子嘴里听到这些遭遇的父母又是如何回应的呢?影片中父母的身影,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处处可见。
5
陈念的母亲为了躲债外出打工,令孩子在饱受欺凌暴力后,妈妈没有觉察到陈念到底哪里不对劲,更没有一丝温暖。
魏莱的父母在得知孩子在学校欺凌同学,非但不批评教育,还纵容孩子,助长孩子的嚣张气焰,为自己孩子开脱,找借口。
欺凌同学的父母,在得知孩子不如自己心意时,大打出手棍棒政策。
小北的母亲为了寻找自己的幸福,视十三岁的儿子为累赘将其遗弃,让他独立生活混迹社会,频繁遭遇欺压,被打的体无完肤。
6
殊不知孩子所有的乖巧也好、欺压同学也好都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想要得到家庭的温暖和照顾。
任何一个孩子遇到这样类似的父母,我相信没有孩子愿意向父母说出自己心里话,只会继续忍受欺凌,因为他们眼里的父母只会躲避逃避。而施暴者一方会更加横行霸道,因为他们身后有父母撑腰。与其说出来,得到的是自己父母的‘无能为力’,施暴者在‘受气’后更加暴力的出手。
“想活命就闭嘴”成了孩子间默认的规则!
这让我想起了大儿子曾经的遭遇。最初我对儿子管教颇严厉,令他在幼儿园里被小朋友打了也不敢和我说。直到有一天放学,阿姨把他接回来,我看到他肿着半张脸,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到儿子遭受暴力后的惶恐,面对威胁时的害怕,以及不敢告诉老师,也不敢向我求救时的无助与委屈,我抱着孩子默默流泪,深深自责。当眼带泪花熟睡的孩子在梦中呓语:“不要打我,不要打我”时,我真是心如针扎。第二天看到学校监控的时候,我又一次泪流不止。一个上午竟然被那个男孩子打了三次。看着他手脚并用的打在我孩子的头上、身上。我先是极度的愤怒,而后又是更加深切的自责——既是因为我平时太过严厉,让孩子在受到危险时由于忌怕而选择向我沉默的痛心,也怪自己没有告诉孩子该怎样保护自己,怎样寻求帮助而深深自责。
7
很多时候我们说:“该教会我们的孩子在受到威胁时一定要回击,为的是要警告别人不要再来侵犯,更要寻求家长、老师或者是公安机关的帮助,以便更好的保护好自己。”但是更多时候孩子面对威胁、恐吓以及暴力等情况会选择沉默封闭自己。这是因为我们日常和孩子交流沟通出现了问题。”
从这件事后,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慢慢地给我描述幼儿园发生的事情,无论好事情还是坏事情,我都表明希望和他一起面对,耐心细致的聆听,做到接纳、理解和尊重。
后来升入小学,一年级受到小朋友欺负时,他就可以很好的和我沟通,并自愿学习武术防身,现在那个经常欺负他的同学也能很好的和他相处了。看到孩子的改变,我真心的感到欣慰,感谢那时候的自己做了最正确的选择,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及时改变家庭教育,提升自己,时刻觉察,尽最大努力做到不指责、不埋怨和孩子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孩子的教育不容忽视,身为父母更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著名心理学家郝滨老师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家庭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都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当复印件出现问题的时候问题一定是原件出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