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的句子也读来朗朗上口,不少人都对这个故事耳熟能详,人们总是将它挂在嘴上,称赞孔融的懂事乖巧。
人们仿佛只懂得一味的“礼让”,殊不知不合时宜的“礼让”也会使当下原本其乐融融的局面,变得不尴不尬,进退两难,这适得其反,反而与“礼让”的本质背道而驰。
举个例子,说说我个人的经历吧。每次家中来了相邻亲戚家的小孩,每当他们向我索要我的物品时,我多多少少都会面露难色,然后在家长的“劝导”之下,无可奈何地忍痛割爱,递出手中自己无比珍惜的物品,这样的场景,一次又一次地再现,仿佛永无止境。
而我要讲述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经历。也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事了,但我一直都记着,那一次,我又陷入了上文中那种僵持的局面。不得不说,那孩童的眼光真是不错,一眼就相中了我放在书柜里的纪念品,它是我从新加坡带回来的,是个玻璃制成的狮身鱼尾像,大概是握紧一拳的大小罢,我将它视为珍宝。我再次麻木地忍痛割爱,心想着应该也会像过去的往常一样,最多只是弄脏刮伤一点罢。我没想到,我递出的那一瞬间,是我最后一次触碰完整的它。
不知道是不是我错觉,我感觉周围安静了一瞬间,那孩子跌倒的同时,玻璃也砸在了地上,炸裂开来的声音,就像啤酒瓶的玻璃碎片一样,扎了我一脑子。
那一刻,我突然醒悟,比起“礼让”,不如说是“掠夺”,礼让是一种美德, 不要顶着礼让的名义,做着掠夺的事,让它变成一种糟粕。
礼让不是掠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