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起来去接孩子,因为今天老师要来,所以把车票改签到了昨晚。
为什么一定要来见施老师,一方面是内心里一直很想感谢他一年时间和我们的陪伴,二是想看看老师的状态。因为某情的原因,老师的身体一直不好,大家都很担心,特别希望老师能长长久久像一个精神领袖一样能带领大家继续做点喜欢的事。
老师的研究方向国家没有专门的法律保护,也没有专门的政府部门来支持他的理论传承,虽然都知道创造力很重要,但是国家在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其实大学并没有专门的专业课程,而都是作为公共课程来普及。像施老师这样的专业老师其实并不多,他的部分学生在做。老师很想办学,但是却没有资金,最后因为办学资质和场地问题,经营问题没有坚持下来,所以就想用训练营的方式去做点什么,但是这个过程和办学还是两回事,因为很难系统化,连续跟踪。
他们现在训练营也基本是抱着教育情怀在做,后续希望有课程落地,但是很多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回顾和老师相处的一年过程中,虽然最后我没有能答辩,但是这一年看论文,做分享,一点点的从写关键词到写开头,看数据过程中锻炼了我很多的能力:收集整理、归纳总结,提取信息……这个过程还是很重要的,它需要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突破。没有这一年,我也很难在现在单位去独立做教研组长,因为这个岗位不断要求我整编资料,还要带头做分享,这个过程特别考验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也是我在学校能否立足的基础。因为在单位,他们很多教师都是研究生学历,或者名校毕业。有时候不得不说学历会有一定区分度,尤其是做学术方面,有过研究生经历和没有的毕业生在深度上是不一样的。
成长的过程是很多重要的人和事的累积,构成了你生命中的重要事件或者成就事件,就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一路走来,满满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