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春秋大义》有个经典故事,说在战国时期,齐国和晋国在鞌这个地方决战,齐顷公的战车落了单,眼看要落入敌手,而车上还有一位逄丑父,他急中生智,冒充了齐顷公。于是,假齐顷公作了晋国军队的俘虏,真齐顷公就趁机逃之夭夭了。晋国主帅发现到手的却是个假冒伪劣产品,气不打一处来,问将士是不是该杀了这欺骗三军的冒牌货,将士都说该杀,就把他处决了。
儒家大师董仲舒评价说逄丑父该杀。儒家不是最讲究忠君护主吗?一个甘愿献出生命而忠心护主的人怎么会是“该杀”呢?
董大师的解释是,逄丑父如果深明大义,在那个危难关头就应该对齐顷公这么说:你自己作了孽,惹怒了好几国诸侯,失礼失大了!如今你受了如此大辱,怎么还不去死啊!你这不是不知羞耻么!我请求跟你一块儿去死,也免得玷污了宗庙社稷。
董大师的核心意思是,君子丢人现眼卑鄙地苟活,不如伟大光荣正确地去死。国君也会犯错误的,也要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负责任的——这倒更符合封建时代君臣关系的特色。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角色,位置越高,责任越大。对于有重大使命的角色和职位,一举一动都将带来重要影响。你不再是你,你是一个集体的符号和颜面,你不能决定自己,得听集体的。对于难逃干系的重大失误和个人失职,必须站出来承担责任,才是当初赋予你这一职责的必然之意。
当然在现代社会,被剥去了社会职务,回归本源做一个平凡人,而不必为曾经的职位殉葬,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之一。
——————————————————
@斜风细雨吹,不惑之工科男,一向胡思乱想求真,文字是不羁梦想,愿共享格子世界的万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