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一段时间,主要是埋头读书去了,主题只有一个:中国文化。装了一脑子浆糊回来以后,先把简书的昵称“一弯千秋月”换成了“西山都是坟”。原因很简单,前者太大,才具难堪;后者是众生的归宿,无谓其它。而关于中国文化——这个沉甸甸的课题,我先后看了不少前人著作,心得和感触颇多。我也在深夜,与熟悉西方人生活的亲友讨论相关问题。从我的内心深处讲,我极不情愿自己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被人看低,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我们的文化着实有些地方值得商榷。
如果想要用一二本书来对我所看的书来做个总结的话,那么我不揣冒昧地推荐两本书:一本是许烺光先生的《美国人与中国人》,另一本则是梁漱溟先生的《中国文化要义》。两位先生的书鞭辟入里、深入浅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列文森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秦家懿教授的《王阳明》和《朱熹的宗教思想》。诚然,研究中国文化的著作浩如烟海,究我一生也难以读完,由于不少书大同小异,我只大致一读,不敢说我现在就可以置喙中国文化。读了一大堆书之后,我发现民国时期的很多大家对中国文化的见地已然非常深刻,而且我自认为前人已把该研究的都研究透了,并且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结合了大量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
其实,一国一族文化之好坏,不用他人置喙,且看其生民之生活状态。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都立在文化的土壤上。而且,没有哪一国哪一族之文化是无可比拟的,秕糠琼琚,往往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之下。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有自己的“三世”——传承、现在和发展,不管文化是广义还是狭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