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总结:第六节
含义与表现:
虚证:精、气、血、津液亏虚,机体机能不足、低下,因正气不足、邪气不盛到导致,主要表现临床上广泛复杂,主要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久病耗伤。
温故而知新,大家课后要积极复习。
第六节课后思考题:
1、虚证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第一正气的不足,无力抵御外邪为发病的内在条件;第二邪气衰弱,是发病的外在条件;第三正邪斗争不剧烈,正邪斗争是发病的决定因素。
2、气的病理状态有哪些?
气虚,气逆,气滞,气脱,气陷,气闭;其中气虚只属于气的病理状态,而不属于气机的运动失常。
3、气病理状态中哪些为虚证?
气虚,气脱,气陷均是脏腑气血的不足,导致的功能低下的表现。
4、什么是得到不足?什么是动力不足?
得到不足是指先天不足,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发育,由父母之精来;动力不足是指后天不足,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需要水谷精微的充养。
第六节 八纲辨证虚证 知识点梳理
1、什么会引起虚证?
外邪:外感六淫,戾气;+内伤:痰饮,水湿 饮食 劳倦,情志。
2、中医中虚证实证的来源?
《黄帝内经》中,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3、什么是构成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
精气血津液。
4,津与液有什么区别?
在大肠小肠处我们讲到过,大肠主津,小肠主液。 一般来说,性状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中 有滋润作用的成为津;性状稠厚,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之中,起濡养作用的统称为液。
5,精与血有什么样的关系?
精为先天从父母处得来的先天之精与脾胃运化来的后天之精,血为水谷精微化生的津液;此处我们在肝肾功能中讲到过,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同源,同源互化。血可生精,精可化血。
第七节课后思考题:
1、实证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2、病情发展的结果有哪些?
3、为什么中暑为实证?
课程总结:第七节
含义与举例:
实证:指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职形成痰饮、瘀血、结石、积食,机体表现亢奋、有余,因邪气亢盛、正气未衰而导致,主要表现如风寒表实、风热表虚、寒邪直中脾胃、寒邪直中少阴。
温故而知新,大家课后要积极复习。
第七节课后思考题:
1、实证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邪盛正不衰,正邪交争。
2、病情发展的结果有哪些?
正盛邪退,邪盛正衰,正虚邪恋,邪正相持,邪去正虚
3、为什么中暑为实证?
因为外感暑邪,此为阳邪,正不虚,所以呕吐,头昏,恶心,而正邪斗争后才会出现耗气伤津的口渴,乏力症状,所以为阳邪。
第七节 八纲辨证实证 知识点梳理
1、外感六淫邪气属性?
六淫为风寒暑湿燥火,其中火邪我们也叫做火热之邪,风暑燥火为阳邪,寒湿为阴邪。
2、中医中虚证实证的唯一依据?
再次强调《黄帝内经》中,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这句话!
3、为什么会出现实证的病理产物?
脏腑功能失职,机体出现病理性的亢奋有余状态,而使津气血精液出现异常。
4,为什么说实证多是位置症状明显?
因为身体中流动的津气血津液由于脏腑功能失职而停滞于脏腑经脉,不通则痛,故而为位置症状,当然要注意,久病而使其它正常部位出现不宋则痛,也会出现位置症状。
5.热邪燥邪暑邪侵犯人体,怎么样区别?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暑多夹湿。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易袭阳位,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易致疮痈。这三个都有一共同点:伤津。暑邪与其他二邪的差别在于暑邪仅为外感之邪,来源于自然界,人体不能内生,因此暑邪的季节性最强。燥邪为中性之邪,可阴可阳,暑邪火邪均为阳邪。
课程总结:第八节
辩证特点:
阴阳辨证具有:相对性、某一证只反应一个侧面,应明知错性、相见性、转化性,辨证的过程是:一个疾病包括症候,症候包括表里、寒热、虚实。
课程中的表格希望大家理解记忆,一目了然比较清晰,坚持复习,日不见涨,每日益增!
第八节课后思考题:
1、阴阳是怎么转化的?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例如:冬季这个重阴的季节,冬天伤于寒,春天必发温病,这就是重阴必阳。
2、为什么看病时要先区分阴阳?
《黄帝内经》说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3、东南西北如何分阴阳?
东南为阳,西北为阴,我们是农耕民族,跟对太阳的认知有关。
第八节 八纲辨证阴阳辩证 知识点梳理
1、什么是阴邪,什么是阳邪?
以发热为主为阳邪,以恶寒为主为阴邪。
2、中医对于阴阳表现的总结?
《黄帝内经》中说到“阳盛则身热,腠里闭,喘粗为之俛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
3、为什么会阳证会出现喘粗?
因为腠里闭塞阳无出路,要从呼吸道走,于是就喘粗。
4,《黄帝内经》总结中的俛仰和烦冤是什么意思?
俛仰是气出不利而出现的俯也不是仰也不是的表现,烦冤是病人感觉心里一团火,烦躁不安的表现,冤即是瘀的意思。
5.为什么阴病病人能夏不能冬?
因为夏季的炎热与寒盛为从的关系,冬季严寒与寒盛是逆的关系,所以能夏不能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