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邓超执导的电影《银河补习班》,讲述了父子两代人的相处方式,反映了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冲突,更让我们看到了创新教育的力量。
主人公马皓文那间破旧的单位宿舍,门上写着醒目的三个字“一直想”。
马皓文的儿子马飞有两次上演生死时速的危难时刻,都是通过“一直想”化险为夷。
第一次,当马飞被困于已被洪水淹没的车站,对于一个初中的孩子来说,害怕,等待救援是唯一能做的。
但马飞听到他爸爸在喇叭里的叫唤,那是一言惊醒梦中人:看看周围有什么,开动脑子,一定可以做到。
马飞找到门板,用床单捆绑成木筏,并在柜子里找到一个手电筒。他坐在木筏上用手快速地划水,另一只手拿着手电筒照着,因为发出的光亮,让他爸爸和外面的救援人员快速地看到了他,并且把他带回到岸边,他成功获救。
这是多么惊人的一幕,发生在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身上,在生死一线之间,冷静的思考和快速的一连串动作,在洪峰来临前的最后时刻,通过自救拯救了自己的生命。
第二次,是马飞独自在太空中维修中继天线。马飞和同事乘坐的飞船进入太空后意外被太空碎片砸中,返回舱的隔热瓦和中继天线被破坏,导致与地面的联系中断,意味着飞船无法返回地球。如果出舱维修,只有4分钟的供氧时间,若未能及时返舱,就可能失去生命,从此成为“太空垃圾”。如果不作维修,就等于在太空中等死。
这个情境与十几岁的马飞被困于洪水中的车站多么相似!要在3分钟内到达中继天线处并维修好,必须剩下1分钟返舱,谈何容易?但是,年轻的马飞决定独立出舱维修。在快要到达中继天线处时,系在马飞身上的安全绳不够长,马飞被重重地弹了出去,在几乎失去意识的时刻,他似乎又听到了他爸爸让他“看看周围有什么,开动脑子,一定可以做到”。
马飞毅然松开了身上的安全绳,快速攀爬到中继天线处,并用最短的时间维修好。这又是一次生死时速。庆幸的是,他做到了,并成功返舱。他的举动,让飞船得以顺利返回地球。
门上那三个字依然醒目:“一直想。”开动脑子,想最有效的办法,并且用快速果断的行动去落实它,一定可以做到,一定可以解决问题。
在关乎生命安全的关键时刻,什么最重要?
看看周围有什么,开动脑子,是因为知识的力量,更是因为思考与创新。
一定可以做到,是因为有一颗勇敢的心,更是因为有一个冷静的头脑。
人的一生中,谁也不知道会有多少次身处生死边缘,但勇敢者自救,冷静者得救。马飞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逆境中勇敢,在危急中冷静,与年龄无关,只与个人有关。成功的教育是深入到内心和性格里的,终生受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