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所有经验、哲言等等都可以用来辩论,换言之它们是没有正误之分的。以前我总想找相对正确的东西,但似乎这种东西都是没有的。
所以,坚持自己所想、所行。不断成长、不断吸收,必然有新的影响自己的因素,也会形成新的评判标准。到时候当然也要想,我是不是应该改变下。但是不是身边每一个看上去“厉害”的人都值得我去羡慕、反思要不要向他学习。因为别人过得如何,是别人,不是我哦。
2. 每个人都不完美,不必羡慕别人。
比如,香港中文大学国语辩论队在世界华语圈都是赫赫有名的,来自我中大的辩手邱晨、詹青云等因《奇葩说》而为不少人所熟知;辩论队上年的队长(是伍宜孙的!大马人)很强,经常拿最佳辩手,而且不少现任队员有机会能参加世界级比赛,和哈佛耶鲁人大等等互相比拼、学习,甚至上述队长还能和邱晨、詹青云这种“大咖”组队或同台竞技!
这些人只看成绩我会非常仰慕和崇拜,因为自己做不到,别人做到了,而且随着差距的不同,会有嫉妒、羡慕、自卑、自我怀疑、仰慕、崇拜、幻想等等各种心理,多为不好的;即使化为动力,说“我要超过他!”也很可能因为盲目追求别人做到而自己没做到的东西迷失自我,因为这些东西可能不是在我真正想要的路上,我可能因为一个很好吃的苹果离通往自己心中童话世界的路越来越远(如有的人受更多异性喜欢和照顾;有的人学习好人缘好有兴趣和特长家世好阅历多;有的人最喜欢看书胜过其他一切并获益匪浅......)人比人,比死人。总有能够被我看到的方面比我更优秀的人,但他们的出现不是为了让我比较的。人很容易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而放大自己的不足,这个Erica已经和我说过了,我应该可以通过再看看“情绪治疗”来提升自己。
另外,一切看似“优秀”“神话级”的人都是人,都是多面的。《奇葩说》里大家会撕逼、有人抑郁、有人患癌症、有人花心;明星有人吸毒、酗酒、嫖妓、逃税、势利......不要说“贵圈乱”,其实每个圈子里的每个人都有这么做的可能。伍宜孙的变懒大神学长还不是要去洗衣房洗衣服?......只是有的人需要生活在聚光灯下,有的人的某些特长被强调或放大......
每个人都不完美,我的关注点应该更多聚焦在自己。(另有一个我也认同的是感觉自己困在自己的情绪、小圈子里的时候,要多看更大范围的东西,世界的文化。不同人的价值取向、思想体系、人生路径,政治局势和国际关系......所以这是在讲不同的侧面)
3. 如何找到自己?
3.1. 既然没有相对好的选择,也就没有相对错的、相对差的选择。我就坚持自己就好咯!
有个短小精悍的词“延迟满足”,一下子就戳中我。大学到现在(再到以后),我一直在找自己的方向和道路。有时候觉得很清晰有动力有信心;有时候相对这些想法没这么强烈。但是,我总会怀疑——自己这么做,究竟对不对??!!
现在知道了,想法和做法没有对错,但坚持自己,是对的。
3.2. 《知识就是力量》(罗振宇知识脱口秀)有些东西让我觉得很对,记忆犹新。
如果他说的“成为上进的人”的办法我已经大致有在用了,为什么效果不够如意?进步不如期盼?
这时另一个主题“如何做选择”给了我一个可能的答案。罗振宇说的做法是1.终点站(终局思维)2.指南针(带着自己一些不变的东西来面对所有会变的东西)3.金丝雀(底线)4.白衬衫(不重要的选择不浪费时间精力,用最没错的选择来处理)
比如说,我大学后的目标是我要去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工作,而且不是嘴边做,而是想做有实际价值、有挑战性、能给我启发、有趣的工作。那我现在做的一切都应该为这个“终点”努力。
选择了自己的终点,我要选择过去的路和交通工具。我已经在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读本科,那在读的过程中,我应该怎么做?首先是“延迟满足”。不是说说而已哎,包括睡觉、进食、学习、玩乐等等生活每个方面都要因为这个自我最高准则而有所改变的!
其它各个美好品质(自信、乐观、自律、专注、高效...)这些是我的信仰,我就应该坚持。不要说看到有的鸡汤文,有的成功人士,甚至是父母或Erica说的、做的是不符合我的信仰的方式,我就轻易怀疑自己的信仰。
做的过程中不要违法犯罪(良心犯可能不包括在内)、恶意伤人。
有属于自己的优先顺序,不要每个选择都用心、都纠结。
4.每个人都很渺小,即使有所谓“成就”,也是在某个群体里面的成就啊。辩论界的、说唱界的、学术界的......当然有交错(因为这样才有趣),但更多的人,都是在自己的道路上默默努力吧!所以,坚持自己。
——近日看《奇葩说》《知识就是力量》等有感 2018.11.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