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一篇到现在,隐隐的一种感觉忽然清晰起来,就是搭档很重要。
一个人呐,想要做出一番成绩呀,真是不容易。为什么?
第一,你本身首先得是货真价实的有真本事的人。
你有很好的德行,然后呢依次要具备:大的理想跟抱负,大的胸襟气度,大智慧。比如像管仲。
有时候经常听到感叹,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扪心自问:我真的有真才实学吗?
如果没有,那还遇什么遇?如果是自己毛病很多又不自觉,加上没什么真材实料,应该庆幸不遇,不然真的遇了,反害了卿卿性命是小,耽误了人家的大事就没法收场了。
第二,你要遇见对的人
比如管仲,首先遇见的对的人就是鲍叔牙。从这个讲座里面得到关于鲍叔牙的材料并不多,只一件事,一句话。一件事:向桓公力荐管仲;一句话:管仲有老母亲啊。就这些。虽然材料不多,但是可以看出鲍叔牙的德行跟才学应不在管仲之下,甚至胸襟跟格局比管仲还要高出一个境界。通常讲都是‘文人相轻’或是‘同行出冤家’嘛,但鲍叔牙不是。他力荐管仲。至少鲍叔牙也是胸怀天下的有真本事的人。
更关键的是,管仲遇见了桓公,也就是公子小白。一个主持大局的人,有两件事做好基本就可以创伟业、造福百姓了。哪两件事呢?识人用人。
识人,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要客观、公正、全面地考察、了解你要用的人;不能从个人的喜好来看待一个人,也不能道听途说、偏听偏信。要出于公心,就是从利益天下百姓的角度去看人、选人。
二是,你本身要有胸怀,更要有能力。胸怀是能容人,‘人无完人’嘛,谁能没有过错跟缺点呢?你只看别人的毛病,看不到人家的优点,那怎么相处,怎么共事呢?也要有能力,这个能力就是对人的把控能力,你用人,不是去使用别人、利用别人,而是在事前、事中、事后对自己的合作伙伴给与充分的信任、鼓励跟及时的矫正或是调整。
用人,也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正确的用,就是采取正确的方法。二是,用对的人。
打个比方,一个武将,擅长打仗,但是呢,好喝酒。一场关键的战役来了,非他不可,可是你又担心他喝酒误事,你怎么用?
再来,一场谈判,你有个谋士,非常擅长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呢,他有好大喜功的毛病,这个谈判很重要,就能力来说这个谋士是最好的人选,那你怎么用?
类似的情况很多,平常小事也是如此。都要考虑。可以看看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看看诸葛亮是怎么用人的。很多事可以参考、借鉴,但是不能搞‘拿来主义’,照搬照抄,所谓‘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还是要结合自己、对方、当时的情境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跳出这些,回来说搭档。
首先,要跟自己搭档。就是对自己有个客观全面的认识,知道自己是怎么样一个人,确知想干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然后有所为,有所不为。立志是要有的,但是,你要跟自己的能力、特质相匹配。扬长避短加上‘学而时习之’,止于至善。
你跟自己搭档好了之后,再去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找得到更好,找不到也无所谓啊。是不是?为什么这样讲?
你内心是一定要怎样怎样,但是呢,很多外在的因素不见得能够正好具备,最后变成是‘不一定’。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对自己要严加要求,对外在的东西不必用强的,这样一个人的人生差不多就圆通了。‘强扭的瓜不甜’啊,‘揠苗助长’啊,你看看,勉强或是非怎么怎么不可的事情到头来弄得谁都不好过,何必呢?是不是?更不至于说什么‘生不逢时’啊,‘怀才不遇’啊之类的牢骚话。做最好的自己就好了嘛。人生何必那么纠结?
一言以蔽之:对内(对自己)要严格,能做到的一定做到;对外在的东西,‘无可无不可’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