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让人感到麻烦、令人厌烦的事情有很多,我们是否也有过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或者自己已经很累,但也要去完成的事情?其实,当我们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我们应当把它看成提升自我的契机,把它当成对自己的一种挑战。我们只有经得住烦恼的磨炼,在不断地挑战中完善自我,才能更快更好地进步。
有些人即使长大成人,还是不太能集中注意力。明明有人在对自己讲话,却无法专心倾听。这样心神定不下来的人,一旦遇到危急情况,多半会慌了手脚,遭遇重大挫折甚至毁灭。记住:成就与其精力的集中程度往往是成正比的。
生活中之所以有许多人最终无法实现少年时代的梦想,原因就是他们同时涉足了太多的领域,由此难免会分散精力,这就阻碍了他们的进步,使得他们最终一事无成。他们没有采取一种更明智的做法,集中精力于某一个领域,咬定青山不放松,最终成为该领域所向无敌的行家高手;相反,他们选择了在很多领域成为“三脚猫”似的人物。他们四处出击,什么东西都有所涉猎,却又都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最终只懂得一点皮毛。
英国政治活动家、小说家爱德华·利顿说:“有许多人看到我整日里如此忙碌,事无巨细无不顾及,竟然还能有时间来从事学问研究,他们都免不了奇怪地问我:"你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来完成这样多的著述呢?你究竟有什么分身之术,可以做完这么多工作呢?"或许我的回答会令你大吃一惊,答案就是--"我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从来不同时做几件事情。"”
“一个能从容自若地安排好工作的人肯定不会让自己过于劳累。换句话说,如果他在今天疲于奔命的话,那么随之而来的必定是疲劳和困乏,这样的话,他明天就不得不减慢工作节奏,所以结果就是得不偿失。我认为,我真正专心致志地学习是从离开大学校园跨入社会之后开始的。”
“到现在为止,我觉得在生活阅历和各种知识的积累方面,跟同时代的绝大多数人相比,自己毫不逊色。我游历了许多地方,所见甚广;在政界和各种各样的社会事务中,我也收获颇丰;除此之外,我在各地出版了大约六十卷著作,其中涉及的许多课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你认为通常一天中我会有多少时间用来研究、阅读和写作呢?我可以告诉你,不到3个小时;在国会开会期间,可能连3个小时都没有。然而,在这3个小时之内,我却是全神贯注地投入我的工作的,心无旁骛,用心极专。”
柯尔律治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但是他意志薄弱,缺乏勤勉的习惯,厌恶长期的连续性工作;他只是一味地沉溺于精神的幻想,这种幻想消耗了他的精力,于是,他的生命过早地耗尽了,就如脚踏在半空中般不切实际地生活着。他空有万般才华却一事无成,到最后在生活的许多方面,面对的都是悲惨的失败。活着时,他整日埋头于自己臆想的荒谬绝伦的人生幻想之中;而当面对死神时,他仍然沉湎于幻想之中难以自拔。他的一生都在不停地下决心、定计划,但直到他撒手西去的那一天,也仍然没有行动的决心,有的只是纸面上的计划而已。
尽管他时时有新主意、新目标,但他从未持续地完成过一件事。他的生活是漂泊不定的,就像秋风中的落叶一样,随风飘零、任意东西。
“柯尔律治死了”,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写信给一位朋友说,“据说他身后留下了四万多篇有关形而上学和神学的论文--但是其中没有一篇是写完了的。”
一个人如果全身心地追求某一目标,鲜有不成功的。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成功者之所以能超越芸芸众生,就在于他们能够坚定不移地认准某个目标,并为之全力以赴、矢志不移,他们的成就与其精力的集中程度往往是成正比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