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探索真理的道路上,积累了无数的知识,从大类上来说可以归为科学、哲学与宗教。那么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相同之处在于它们的出发点都一样,都是在试图回答这三个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活着”。在古希腊,哲学和科学并无区别,科学只是知识的意思。
随着人类知识的增加,越分越细。科学,仅限于研究客观事实认定,具有证伪可能性。哲学及宗教的研究范畴则深入到人类的“心灵”,研究“真”、“善”、“美”。
哲学与宗教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最根本的区别并不在于“是否有神的存在”,而在于“是否有故事”。宗教是通过故事来解释世界,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是神。而哲学拒绝故事,通过没有主人公的抽象概念来解释世界。
在探索真理向着黑暗无限延伸的竹竿上,停止攀登而中途跳下来的,是“宗教”。哲学则是永不止步,没有永恒的答案,只有不断的提问。从希腊语源上来说,哲学即“热爱知识”,哲学家就是“爱知者”。
与其说哲学是一门学问,不如说它是一种生存“态度”。正如康德所说“我们无法学习哲学,我们只能学习如何从事哲学。”真正的哲学是永远“不知”的,因为一旦自认为自己明了了一切,继而停止求知和思考,无论是否信奉神明,都已经步入了“宗教”。
苏格拉底有个著名的言论叫“无知之知”,他与那些自称为“知者”的人对话得出一个结论,苏格拉底很清楚“自己的知识并不完备”,在“知道自己无知”这一点上,相比于那些自认为明了一切却对自己的无知一无所知的人,更配称为“知者”。
愿我们都能做个“爱知者”,永远保有“无知之知”,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一直追问、一直攀登。
(摘编自岸见一郎、古贺史健著《幸福的勇气》第一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