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的标题是:来,狠狠抽自己的耳光:重新认识你自己。
说实话, 读到这个标题的那一刻, 觉得很是接地气,这么强烈有力的文字,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看完标题之后在思考,这一章大概会讲述什么?我能学到什么?主要讲述了认清自己的重要性还是给出了一些认清自己的建议?读完之后能不能真的认清自己?
在本章中,作者主要从大脑不靠谱、不懂装懂、懒、好人缘与势力、机会与运气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介绍。
开章,作者先对认识自己进行了一个简单说明:只有对自己的各类行为有了清晰的认知,对自己的局限性有了明确的界限感,我们才能敞开胸怀,去接纳更好的东西。
我们总说要做真正的自己,但事实确实我们根本就没有搞懂过自己,这样想来着实有些荒谬。
“当我们审视自己,眼睛定格的一瞬间,所看到的可能是自己的一个切片”(切片,我很喜欢这个词,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竟想不出其他更完美的词去替代它)。作者用低维投影和高维投影来说明我们会感觉自己既自卑又自信;既外向又内向;既害怕孤独又享受安静的原因,因为我们一直在用切片思维去思考问题。
我们的大脑是很顽固的,无关对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证实偏差”,简单说来,就是当你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某个预设立场或当你倾向于得到某个结果时,你就更容易在搜寻证据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偏离“公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入为主。
就大脑中的记忆来说,他是一个重构的过程,不想录音带或者是录像机一样能够客观的去记录事实,而记忆在生活中却是不停的被过滤和改造。关于记忆,作者写道,记忆很多时候是非真实的反应,为了给予索引提取以便利性,我们便会在潜意识里讲记忆修修剪剪,去掉难以归类的部分,补上无关紧要的缺失。正因此,我们的记忆也存在一定的包装效果和虚假性。
接下来,写到关于懂与不懂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为了维护在别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而去不懂装懂随大流。正如,我们需要漂亮的衣服,需要更强大的化妆工具, 需要虚假的头衔.....其实这一切都不是为了给自己看,而是为了获得别人更好的评价,从而来塑造大脑对自己的美好因印象。其实,装的越狠,结果向真正价值回归的强度就越大,在获得更多掌声的同时,出糗的可能性也在同比增大。
道理我都懂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作者在这里给出了答案。首先我们要判断自己是不是真懂、愿不愿意懂、值不值得懂的标志是什么。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没有按照道理去践行。
为什么没有去践行呢?
第一,因为你并没有真懂。第二,践行的结果对你来说是无用的,也就是我们对其认知能力不足所导致的。
认知能力为什么会不足呢?
一方面是对自己能力的高估,其次便是出于对自卑的保护。有时候,我们明知道这样做会变好,但还是以“懒”为借口,不去行动。明确自己懒却不愿意改变,是因为我们对于如何正确做事的认知模糊不清,对结果的好坏、收益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怎样告别懒惰?
首先,我们应该正确认知,正确认识到事物的性质、风险、以及付出努力之后得到的回报,最后进行综合考量。
其次,要学会分解任务,分成小步骤去执行,没完成一步可以对自己进行奖励。
最后,衍生出任务未完成的间接后果。也就是我们在不想去执行的时候可以在大脑中预想一下后果。
最后就要讲到关于机会与运气的关系。大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因为不幸没有抓住机会,而是因为我们能力不足错过了机会。想要成功,必先修练,唯有如此,方能成就。即使给了你机会,你也会因为能力不足,而损失更大。只要你进步的幅度跑赢竞争加剧的幅度,事情很显然就会变得越来越简单。
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自己,就要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是否存在认知偏差?;用几个词来表述一下自己的性格特征、处事风格;是否“懒”,自己的“懒”属于“能力高估”型还是“自卑保护”型;是否也经常不懂装懂,是哪种刻意类型?
如果又喜欢共读的小伙伴们,可以加入我们一起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