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少年跳桥

少年跳桥

作者: L_lei | 来源:发表于2019-04-24 12:43 被阅读0次

语言的杀戮

父母对孩子的语言杀伤力究竟可以有多大。

暑假,我去火车站买火车票,去到火车站后得知火车票还没有开卖。妈妈打来电话问我,我说:“现在火车票还没开始卖,我下周再过来买。”

我妈在电话里就疯了,恶狠狠阴森森的讥讽反问:“你为什么连张火车票都买不到!一张火车票都买不到,你不如去死啊!你怎么还不死呢,你这个没点用的,火车票都买不到,你现在就去死啊!你还没死啊?”

小时候体弱多病,经常生病。一个孩子每次生病能够寻求依靠安慰的首先就是父母,那时候我的母亲会经常对我说“你一天到晚生病,到处病死人你怎么没死啊。”

……她无休止地重复这些话,当时我正走在马路边,突然间心智都被这通电话控制催眠了,径直走向车流想要撞死自己,幸亏被我身边的同学拦住。

父母把死能量歇斯底里地扔给孩子,足够让孩子瞬间感到,除了死,什么其他念头都没有。形式可以超级简单,不需要肢体虐待,只要不断重复一两句攻击否定孩子的话就够了。

在父母和旁人看来,不就是多唠叨了两句吗,孩子怎么这么脆弱?

这种“唠叨”就是用来杀人的。父母通过唠叨,吸食孩子的精神生命,来给自己续命。君不见,通过“唠叨”把孩子逼得跪地发疯、扇自己耳光时,父母忍不住嘴角上扬的权力快感,那是父母的人生高潮啊。

一些父母,自己的一生过得跟垃圾一样,要啥成就没啥成就,这种快感也就在施虐孩子时可以获取了。

万一施虐时孩子真自杀了,父母确实会很难过。他们愤怒自己的施虐工具就这么没了,而且因为孩子自杀,一下子丧失了“我都是为了孩子好”的道德高位,真是亏得太惨了,遮羞布都亏没了。

不必依赖“时光机”

过去无法弥补,带着弥补过去的想法进入关系,会导致我们不断重复过去的创伤。

比如,女人想找个成熟男人,弥补童年父爱的缺失。带着这种想法选男人,大概率会让女人再被创伤一遍。

比如,妈妈很自责婴儿时期给孩子进行睡眠训练,导致孩子双眼无神活力差。带着弥补孩子的愧疚感,妈妈会用力过猛,自己很累,也看不到真实的孩子,还会给孩子“你快点活泼快乐起来”的压力。活在当下,在当下看见真实的孩子,让情感流动起来,是最重要的。

我们长大了,无论童年多少缺憾,都不可能再变回孩子去弥补。直接拿出成年人自我负责的勇气,平等独立的跟人建立关系。自我负责的成年人,建立高质量的关系,人格一样会得到滋养疗愈。

过去的缺憾,就让它成为缺憾。属于当下的丰盛是我们可以创造的。

每当有孩子自杀,许多媒体报道都是:因为考试没考好,因为玩游戏等等,被父母说了几句,想不开就自杀了。

然后评论里一水的都是:心理承受能力这么差,你父母养大你真是白养了。

请求这些媒体,请不要再做这么白痴的反常识的报道!没有孩子会单纯因为考试没考好打游戏被阻止而自杀,自杀的孩子都是长期遭受父母非人的虐待!

虐待包括精神肉体双重虐待,也有单纯的精神虐待,尤其是后者,孩子每天承受父母死能量的诅咒,那种无法言说无人理解的痛苦,就像身上有无数条钢丝绳捆绑着,同时耳边一直在回想:死了就解脱了,活着毫无希望,也不会有人理解你。

记者们,你知道这种感觉有多恐怖多绝望吗?你知道孩子深陷地狱无人回应的黑暗吗?你知道你轻飘飘的报道,是对死者的羞辱,和往自杀被救活的孩子身上再捅一刀吗?

我不说记者都应该学心理学,但是作为记者,起码有点常识,有点最基本的同理心吧,跟“广大网友”一样的见识水准的屁话,就别往媒体上发了吧。某球日报的主编发了一条微博,如图。

少年跳桥

这条微博翻译过来就是:我不屑于去了解你活着的时候在承受着什么,我也不关心是什么让你生不如死。我只关心,你的死给他人造成不悦,所以你是不道德的🤬

所有想要自杀的孩子,都是在替父母表达想死的愿望,尤其是妈妈。也就是说,真正想死的是妈妈,孩子本身并不想死,但是孩子分不清:其实自己是在背负父母的潜意识。

有一种家庭里,通常父母看上去情绪还算“平稳”,过着正常的生活,家里也没有特别恶劣的事情,但是孩子三天两头会想到自杀,觉得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

但是如果深入的跟父母聊,你会发现父母的生命空洞而麻木,机械地做着该做的事情,忙着“正常的生活”上班工作结婚生子买房照顾老人等等,自己成了生活的工具。几乎没有感受力,没有自己享受的事情,没有喜悦,没有“自己想要什么”只有“我应该做什么”。

这样的生活,内在是极其煎熬的,但是父母用麻木隔离的方式逃避,敏感的孩子就替父母背了过来,替父母去死,并且真切的觉得就是自己的生命了无生趣。

原本,孩子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很多未知等待去探索,每个孩子都很好奇这个世界,都想要活下去。

几乎每个童年不幸的孩子都抱有这样的妄想:只要我足够惨,爸妈就能了解到我的痛苦了。自残、自杀,把自己身体搞坏,学业事业搞坏,就为了让父母意识到他们对你的伤害。

Stop it!别这样了!

第一,父母不但不会因为你的自残而意识到他们的所作所为,反而会把你钉在“有病”的耻辱柱上:看,我们如此爱他/她,为他/她付出一切,他/她却这样回报我们!我们太不幸了!

所以请不要再那么傻的主动扛起“有病”的标签。

第二,父母会吸食你的痛苦以获得隐蔽的快感。当你被父母逼到自残时,父母会感受到身心的释放,快感甚至让他们抑制不住嘴角上扬。所以父母经常抓住一件鸡毛蒜皮的事情反复逼孩子直到孩子崩溃自残才行,就是为了吸食这口快感。

所以请不要再那么傻地供父母吸食你。

那么,有这样的父母,可以怎么做呢?

第一,如果你还在上学,尽量去住校。虽然大部分学校住宿环境确实不好,但也好过被父母吸食能量。

第二,如果你已经毕业,搬出去。你可能觉得自己没有能力独自存活,那只是能量被父母吸食的结果。没有人吸食你,你会多出很多能量养活自己。

相关文章

  • 少年跳桥

    语言的杀戮 父母对孩子的语言杀伤力究竟可以有多大。 暑假,我去火车站买火车票,去到火车站后得知火车票还没有开卖。妈...

  • 上海17岁高二学生跳桥:为人父母我们必须要补的两点功课

    昨天上海一个17岁少年跳桥的新闻占据各大公众号的头条。 跳桥少年是一个高二的学生,造成跳桥事故的导火索是该学生乘坐...

  • 跳桥少年与母亲

    自杀群体在现如今社会变得越来越年轻化了,通常从新闻里得知比较多的是明星因为抑郁放弃生命;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到...

  • 教育中的超限效应

    前些天上海17岁少年卢浦大桥跳桥自杀事件刷爆了各大朋友圈。今天跟儿子一起看了一篇文章《17岁少年跳桥自杀:...

  • 爸爸妈妈,请不要当我是随身物品

    上海卢浦大桥17岁少年跳桥事件一时间刷爆了网络,很多人惋惜少年,很多则是为父母不值,养了这么多说跳就跳。 少年从下...

  • “17岁少年跳桥”感想

    看了这篇文章真的 挺难过 难过的不只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到消逝 也是因为在孩子决绝一刻那名母亲的痛苦 以前我不懂这种感...

  • 《17岁少年跳桥自杀》

    1 17岁少年跳桥自杀的事件,底下的评论区简直是大型魔幻现场。各种事不关己的优越,恶意和嘲讽。看得人眼睛疼,很失望...

  • 跳桥少年:我还年轻

    17岁男孩因和母亲闹矛盾,冲动之下跳楼身亡。 视频源自抖音,至少有上千条评论都是谴责孩子的。 看了很吃惊。 如今宁...

  • 去年上海跳桥少年;今年武汉跳楼少年

    今天,微信圈里铺天盖地的14岁跳楼男孩的视频和文章,去年4月17日后,上海卢浦大桥17岁少年的跳桥视频和文字刷屏。...

  • 和跳桥少年说说话

    孩子,看见你飞奔着穿过车流,毫不犹豫地翻上大桥护栏,不加思索地就那么纵身一跃,那一霎那,我心痛得丢开手机视频,紧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少年跳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zw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