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作文素材|突破

作文素材|突破

作者: 楚人不服周 | 来源:发表于2020-06-20 23:55 被阅读0次

    作文素材|突破

    作了茧的蚕,无法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

    作了茧的蚕,无法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守在井底的蛙,难以了解宇宙星辰的浩瀚。突破局限的牢笼,并非一件易事,它需要不同流俗的眼界,需要自我批判的勇气。

    但唯有吐故纳新,历史之镜才会永远明亮;唯有寻求突破,经验的积累才不会成为前进的枷锁。

     NO.1 短句素材

    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

    ——《商君书》

    【出处】商鞅及其后学所著《商君书》

    【释义】普通人安于旧有的习俗,学者则沉溺于旧闻之中。此句是说习俗和旧知易产生偏见。

    习俗是常人的生活经验,是和谐生活的保障之一;知识是学者的见闻积累,是深耕研究的炉火砖瓦。但正如“故习”需要取精去糟,与时俱进,知识也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扩大自身的外沿。

    霍金曾说:“知识的敌人不是无知,而是已经掌握知识的幻觉。”面对新时代与新变化,最狭隘的人往往不是懵懂稚儿、乡野村夫,而恰恰是那些博闻强识却因循守旧的人,那些饱读诗书却自视甚高的人。他们迷信权威,沉溺在旧有的认知中,最终困于自己筑成的堡垒。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能以更便捷的方式获取信息,但我们也更容易被各式各样的兴趣推荐所误导,陷入“自得其乐”的知识茧房。但这并不是难以破解的死局,因为正如电脑不能取代人脑一样,没有哪一种机器能够真正左右一个人的意志。任何算法都无法控制一颗保持谦卑、勇于突破、终生学习的心。

     NO.2 短句素材

    智者不袭常。

    ——顾炎武

    【出处】清代顾炎武撰写的历史地理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释义】有智慧的人不沿袭常规办事。

    【纸条用户@谁是狮子座 的素材运用】

    前有标榜横于当途,但若总效仿前人,陷于窠臼,何谈脱颖。“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曾是词人作诗余的写照,男子作闺音,以长短句抒写诗文难载之情,从晓风残月到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婉约幽雅似乎是词作之本。苏东坡却不拘陈规,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尽去词之含蓄,傲然问道:“我词何如柳七?”

    除去但求不与人同的内在驱动,“智者不袭常”有时也意味着脱离常规思路,给予人生新的可能。贬谪之后,刘禹锡被安置陋室,仕途看似渺茫,但他却不愿俯首谄媚,本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乐观豁达,对清贫生活也安之若素,亦能直言反诘小人:“何陋之有?”不甘沉沦品性,又能安于平淡,不凡的品性和人生态度使其终得以重返朝堂。

    作者通过苏轼开创豪放派、刘禹锡安守清贫的例子,分别从“脱颖”和“给予人生新可能”两个角度对“智者不袭常”进行了阐述,逻辑严谨,语言优美流畅。

    最精彩的地方,是作者引用了苏轼的“我词何如柳七?”以及刘禹锡的“何陋之有?”两个反问句,不仅鲜明地突出了苏轼和刘禹锡不因循守旧、自信豁达的性格特色,也使整篇文章充满气势。

    虽然这篇练笔没有在首尾给出总结性的语段,显得不够完整。但作者夹叙夹议的手法使文段兼具深度和美感,值得每个小纸条多加学习。

     NO.3 短句素材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文子·上义》

    【出处】《文子·上义》

    【释义】如果对人民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制;如果符合实际情况,就不一定非要遵循旧俗。比喻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王安石蔑视朝廷权贵之利益毅然推行变法,韩愈痛斥无风骨之文学掀起古文运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们的信条;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是他们的信念。不泥古,不循俗,不妥协,不论是庙堂之上还是江湖之远,仁人志士们发出时代的最强音!

    变则通,通则久。新时代来临,变则生存,不变则死亡。中兴执迷于低端通信利益忽视核心技术研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重创;华为不满足传统售卖手机厚利,研发AI芯片占据世界市场高地。正是对传统道路的不断创新不断颠覆,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涌出。

    然而,创新不能忽视伦理,这时便要法古。伦理道德的界限上,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贺建奎罔顾道德和法律底线,秘密编辑婴儿基因,掀起了未来的幕布混沌黑暗的一角。一味强调创新,必然导致道德的缺位,人为非人。因此,一手拿着创新的利剑开辟未来,另一只手要拿稳传统伦理道德的药箱给自己疗伤,创新在不法古循俗的同时亦要坚守伦理道德底线。

    智者不袭常。于我辈而言,自然须求异。人拥有智慧的眼睛,生活里每一个细节充满了惊叹。前人似乎给我们铺好了道路,但执着于行走在既定的道路上必将陷于促狭。当时机来临,我们更须抓住机会创新,一步登上更高的台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可看得最远的永远是巨人肩膀上的巨人。

    作者先引古借今,用王安石变法、韩愈引领古文运动、中兴和华为的不同的发展取向等事件,对创新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接着,作者提出“古”虽要破,但在伦理道德方面,仍需“法古”,言明恪守法律、道德底线的优先级。

    最后,作者进一步对袭古和创新进行了阐释,指出:一味沿袭前人道路会陷入促狭,只有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才能“更上一层楼”。

    全文结构清晰,理据充实,引经据典,对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是一篇文质兼备的佳作。但在具体事例的运用上,可能还需要更谨慎地斟酌。

     NO.4 人物素材

    潇涵:突破自我,从艺术的“门外汉”到“引路人”

    艺术在大众固有的印象中常常是孤高的阳春白雪。但“意公子”潇涵致力于达成艺术和生活的两全,向大众传达“艺术无外乎‘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的理念。她像个“引路人”一样将艺术的门向大众敞开,告诉大家人人皆可爱艺术、聊艺术。

    潇涵曾在一个地方电视台工作,但由于性格等多方面因素与对主流主持人的要求并不相符,无奈之下她只能退居幕后。潇涵并不甘心在琐碎事务中消磨自己的青春,索性辞掉了电视台的工作,独自打拼,成立“意外艺术”工作室,以“意公子”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致力于做大众消费艺术的入门品牌。

    在事业刚有起色的时候,潇涵却多次停业整改节目内容。有人问“明明可以顺着粉丝的支持一路往上走,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另辟蹊径呢?”面对不解和质疑,潇涵用整改后的出色表现给大众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原创节目《艺术很难吗》中,潇涵解开艺术的繁复外壳,用生动幽默的讲解让名画趣味盎然,让交响乐演绎易懂的剧情,让每个人仅用10分钟,就可以走进艺术殿堂。

     NO.5 事件素材

    科学家搞直播:谁说科研注定曲高和寡

    在中科院物理所,一群年轻科学家在网络社区进行直播,做实验,和弹幕互动,回答网友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如“台风眼里扔一颗原子弹会怎样?” “雨滴从那么高的地方落下来,为什么不会砸伤人?”“都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闪电为什么不走直线?”等等。

    短短几个月内,科学家们就在直播平台成了网红,他们开设的名为“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的账号现已积累了近四十万粉丝,直播人气最高的一次,有144万人同时在线观看。

    此外,这些年轻科学家还把科普文章发表在“中科院物理所”的微信公众号上,有很多文章的阅读量已经超过了十万。每天都有很多粉丝在公众号留言、提问题、求科普。

    这种“接地气”的科普方式广受欢迎,受到了网友们的热烈追捧。许多人认为这样的科普很新奇,非常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

    网络社区的氛围普遍是轻松愉快的,在我们固有的认知里,娱乐性占据它的主导地位。相反,国家科研机构壁垒森严,其严肃、正统、古板的印象在大多数人脑海中根深蒂固。当这两种文化场域开始碰撞,却迸发出了令人欣喜的智慧火花。

    科学家们用寓教于乐、浅显易懂的方式向人们传授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可以说是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了;而网友通过这种轻松的方式了解知识的同时,也打破了对科学家的模式化印象。

    这群年轻的物理学家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知识,打破自身与普通人之间的次元壁,是一个极为成功的科普新尝试。如果在未来能有更多人尝试跨领域、跨学科、跨年龄层的知识交流,不仅让“高冷严肃”的知识不再束之高阁,使普通人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学习,也是泛娱乐化潮流中的一道光,为我们开拓了直播平台更多的可能性。

    德莱赛说,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有人说今朝青年是垮掉的一代,因为他们安于现状,拘泥于时。大多数人都想改造这个世界,却很少有人想要改变自己。要知道,现在社会已经不是大鱼吃小鱼的年代,而是快鱼吃慢鱼的年代。承受不了一个崭新的未来,就去创造一个崭新的明天。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古代诗歌向来讲究结构、音韵上的反复推敲,倡导以意象来表现诗的内涵,文字优美似一幅画。而现代诗歌摆脱了诸多限制,真正体现了自由。现代诗从古诗词的驿道上走来,然后拐进了一条雨巷,朦朦胧胧路走来,期间有迷茫,也有光芒万丈。自胡适的《白话诗八首》起至今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期间产生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诗人,这些诗人或由于所处时代不同、诗学主张不同、美学趣味不同,或由于生活与地理的某种特殊机缘,相互吸引风云集会,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形成了为数众多的诗歌群落。“智者不裘常。”这是胡适在诗歌上的创新突破,也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新天地的开拓。 “君子敬其在已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人生总是挫折不断的,可是困于低谷的时候,我们是否也会一直颓靡下去?正所谓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不要任何理由,也不要找任何借口,无论怎样的境遇,你最正确的行为就是战胜挫折,突破自我。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年轻固然是我们的资本,一时年少轻狂,一时懵懂无知,青春便会从指尖逝去。苏轼和苏辙两人的父亲——苏洵,《三字经》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的描写。战国时苏秦,青年时四处游荡却一事无成,年过半百的他回家后受人冷眼,于是发奋读书,“锥刺股”说的就是他克服瞌睡的方法。赵普是北宋明相,因读书少而引发赵匡胤的侮辱,所以努力学习经典名著《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只要愿意去突破自我,为时永不晚。烈士暮年尚且壮心不已,我辈青年怎可颓丧至极?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突破自己的过程。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大海,便只顾乘风破浪;既然选择了天空,便只顾展翅翱翔。前进的路也许会很迷茫,但请不要在迷茫中失去自我,失去前进的信念。不断的自我突破,自我调整,自我修正,才是一生中向上爬的力量。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安于故习,不溺于所闻。破自身之限,方能至无人之境。 

    1.什么是局限,局限就是砍柴的以为皇帝都挑金扁担——《欢乐颂》 2.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这句话本身的出处是董其昌的一句话,他其实后面还有半句话,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毫无疑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能够摆脱的是什么?——局限和狭隘,所以我们最终是要在相互沟通、学习、交流中,看到自己的局限,去不断进步 ——董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作文素材|突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bn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