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心之过

无心之过

作者: 梅上 | 来源:发表于2020-12-17 00:21 被阅读0次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哪些过错可以被原谅?哪些不能?

          下面两个故事,哪个可以被原谅?

            一个农夫家里进了老鼠,于是投了鼠药,但邻居家的猫跑来后误食了有毒的死老鼠后,猫中毒身亡了。

            另一个农夫家里也进了老鼠,于是也投了鼠药,但他故意将被毒死的老鼠尸体隔墙扔到了邻居家院子里,被邻居家的猫误食了,猫中毒身亡。

            看上去都是同样的结果,猫误食了死老鼠中毒身亡。哪一种行为可以被原谅哪一种不可以呢?有些法律常识的人都知道,在造成相同损失和后果的情况下,我们通常会对有主观故意的违法行为做更严重的惩罚,而对由客观或不可控因素导致的后果给予一定程度的谅解。正如若是开车撞了人,人们通常有两种应对方法,一种是停车报警叫救护车做一些弥补性的行为,另一种是开车逃逸。很明显,开车逃逸存在主观故意,放任严重后果的发生,一定会被法律严惩。

            法律是道德的最后一道底线,在法律之上的规则还有道德。我们日常遵守的大多是约定俗成的道德约束,而非法律底线,毕竟法律底线约束的是人即将失去道德时的行为。有些人会认为,只要不犯法就行呗,管它什么道德不道德的。但其实一个具备良修养和修为的人,都是具备很高的道德底线的。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是社会的人,能与人交往的人,合群的人。说大了是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说小了“社会”就是你身边的人际关系的叠加系统。所以,从我们每个人的细节出发,做个对身边的人来说有用的人,决定了我们生存的意义。

          但事实并非是我们总能一直对他人有用,很多时候我们会做一些给别人添麻烦以至于会伤害到别人的事,简单来说就是些损人利己或损人也不利己的事。而他人对我们亦会是如此。我们时常被伤害,也时常在伤害别人。

            这个时候我们不需要太过慌张的自我怀疑,只需要坚守内心,不去做主观上故意伤害他人的事就是该有的道德底线。当自我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发生一时冲突的时候,也要听从内心的声音并权衡利弊,尽可能避免伤害的发生。由此可见“内心”成了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和标准。我们大部分的精进和努力,都应该放在对自我“内心”的雕琢上。

            一个拥有美好内在的人是怎样的?他会是个对他人满怀善意的人,他会是个不怕困难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他会是个意志力坚定不怕挑战的人,他会是个乐观且充满勇气的人,他也会是个坚持追求梦想的人,而他的梦想也一定是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

            从一滴水的映射中可以见证许多美好和丑陋的景象,  从一件小事也可以看出许多人性的善恶。去原谅那些无心之过吧,去布施并接纳更多善意吧,你的内在会愈发纯净通透。

            见自己,见世界,见众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心之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da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