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肯尼亚“春运”看中国铁路走出去
为应对肯尼亚即将到来的圣诞假期客流压力,当地时间2018年12月14日起至2019年1月2日,蒙内铁路运营公司将对N2/E1次和E2/N1次旅客列车分别加挂5辆和3辆经济座车体,预计加挂320辆次,运能同比将增加近3.8万人次。(国际在线,12月15日)
蒙内铁路开通以来,为肯尼亚发展铺就了“快速路”。从米轨铁路到宽轨铁路,从英国基因到中国标准,从技术落后、事故频发到工艺精湛、安全稳定,肯尼亚“春运”的有序进行,是中国铁路走出去的缩影。
蒙内铁路作为肯尼亚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线采用中国标准,开通运营以来,运送旅客158万人次、标准货物集装箱11.2万个,客运平均上座率高达95.2%,货运能力也从最初的每月2.2万吨上升到21.4万吨,为当地创造了近5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GDP贡献超过1.5%。蒙内铁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成果,其示范效应为中国铁路在世界范围内实力“吸粉”。
打铁还需自身硬,笔者以为,中国铁路走出去的顺利实施有五大因素。
一是技术优势。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全面掌握铁路铁路技术的国家,12.7万公里的普速铁路和2.5万公里的高速铁路为中国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和2018年春运30亿人次相比,肯尼亚“春运”可谓是“小巫见大巫”。在建设上面,中国铁路系统涵盖了几乎所有情况下的铁路工程,不论是高原冻土、黄土沙地,还是沿海滩涂、热带雨林,中国列车能够适应不同的地址条件和环境需要,具有独一无二的兼容性。
二是投资体系优势。随着中国主导的亚投行的建立和运营,弥补了欧美主导的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部门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不足,将资金和技术优势融合为一体。另外,中国主导的投资体系无任何政治条款,明显优于欧美国家,打消了肯尼亚等国家的疑虑。
三是机制优势。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国家大力推动铁路、核能、机械等产能和装备行业“走出去”,同时建立了跨部门、跨行业的“走出去”战略协调和管控机制。由政府牵头在资金、审批权限,推出了丝路基金等金融配套措施,放款了境外投资审批权限,努力推动铁路等产业“走出去”。
四是成本优势。中国铁路性价比更高,建设周期更短。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时速350公里的铁路项目建设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仅相当于国际常规建设成本的43%;时速250公里的项目建设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相当于国际常规成本的30%左右。蒙内铁路仅用不到三年时间,提前两年半完工,在国际上形成了“三年=1世纪”的佳话。
五是人才培养优势。蒙内铁路建设时期,当地员工占比超过90%,有1500名当地人参与蒙内铁路运营。项目方在铁路全线建立了蒙内铁路人才培训试验基地,培养当地员。蒙内铁路由中方运营五年后,全部交由肯尼亚政府管理,留下一整套的基础设备和运营队伍。善始善终的建设和运营,为中国铁路走出去赢得了优势。
肯尼亚铁路的成功运营,其示范效应远超铁路本身。未来,中肯、中非在基础建设合作上会遇到各类问题和挑战,但蒙内铁路已将肯尼亚经济带上新轨道。笔者相信,肯尼亚乃至整个非洲,将乘着“中国号”列车极速前进,在这片古老大地上焕发新的更大的生机。
作者:赵传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