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在小时候总有一个梦想,要成为英雄,什么英雄?为国奉献,无怨无悔。
第一,程开甲。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八一勋章、改革先锋称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等六项荣誉,每一项对于一般人来说无疑都难以获得,能集齐六项, 一生为国,国家的英雄。
第二,巴菲特。巴菲特的一生赚了非常多的钱,有自己非常好的投资理念。其实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更多的是向往巴菲特的生活、财富。因为这条路线更符合目前大多数人的路线,经营好自己的生活,有能力的前提下为社会做贡献。
第三,了解了一个群体“三和大神”,我看了一下纪录片其实是一群非常可怜的人,在努力的生活,但是又找不到努力的方向逐步迷失了自我。
-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好好活就是要做有意义的事情,那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大到为国为民,小到为家庭,为社会。我们做不了程开甲,对于程老英雄的一生;但也要朝着股神巴菲特一样努力奋斗,就算为了财富,为了自己。千万不能迷失,人生不可怕,最可怕的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和方向,每个人,每一天总要有所期待。
- 对于SRE来说,就要努力做到最好。
问题一:怎样才算一个合格的SRE
首先是为了活着,那活着是为了什么做的事情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比如有一个非常好的职位,大学教授,医院主任,公司总监等等,需要经过一个社会的认可。我们在短视频上不是经常有各种教程呀,上来怎么选择呢,肯定是看这个人是不是专业。比如我看网上很多人加历史的,话语里面有很多煽动性,明显是一种传销方式。如果要听历史首先看看这个人是不是历史学家,起码也是历史专业出身的吧。你要听养生,首先看看这个人是不是哪个医院的大夫。
第二专业性,你讲的东西是不是得到了大家认可,是不是能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传销模式,天天灌着心灵鸡汤,去关注没有实际的指导价值。也就是所谓的干货。
第三就是影响力,这个行业有多少人认识你。对你是否认可。统一行业的人认可你才达到一个正真的影响力。
问题二: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
有个理论叫一万小时理论,按照工作10000小时;平均每天8小时;每周年大约200天,大约6年左右就可以成为专家。但是日常工作中发现很多人已经工作很多年了但是还不能称之为专家。为什么会这样,核心就在于刻意练习。每天工作是否在进步,是否在朝着目标去前进。
-
专家是训练出来的,我们可能看到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当了总裁,总监,甚至是某个大公司的接班人。然后很多人就会去痴迷这是一个天才现象。其实背后更多的是训练,磨炼,从而去快速地成长。
-
目标:一定要明确,目标一定要可衡量。我们做SRE,目标不要仅仅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因为钱是一个结果,做很多事情都可以达到这个结果,要让目标更加有具体性,比如我要晋升到xxx级别,比如我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
专注:为什么要专注,专注会让人深入思考,产生心流,很多次的进步都是在每一次的深入思考和深度实践后产生的。读了100本书都是蜻蜓点水到最后还是非常容易遗忘
-
导师:一定要有导师,每个阶段都需要,导师不一定非要跟他说你是我导师,最好是自己心里认可,一定要跟他学习,多沟通,多交流。
-
心态:走出舒适区的心态是非常痛苦的过程,这一步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建议跨步太大。比如你是运维方向的直接转去的别的方向,方向都发生的变化,这点是需要注意的,因为对于任何人,即使再牛逼的人来说也是一步一步扩展,而不是直接跳出。
问题三:达到阶段性目标后应该怎么办
很多人都在成功之后迷失自我。另外专家其实是无穷尽的概念,我们可以定义一个目标,比如级别、比如职务,比如财富积累、比如知识积累,都是可以。最好是静下来心来,去思考,一定不要让自己沉浸在过去的成功当中,对于每个人都一样,没有永远的成功,也没有永远的失败,只有此消彼长,反复循环。
比如你是管理,那么技术能力需不需要保持,当然是需要的,如果领导让你去规划一下下一步的工作,你总不能说我只会管人,不会架构吧,那就会非常被动。
比如你是架构师,管理能力需不需要,当然也是需要的,如果你没有办法去凝聚一个团队,就算你有再好的想法也没有办法去落地。
保持一颗游戏的心
周末玩了一下斗地主 叫JJ斗地主。发现比腾讯的欢乐斗地主更容易上瘾。我总结了三点刺激我的地方。
第一, 淘汰制度。每一轮的失误机会都只有1-2次。不容你有任何的失误,需要保持高度的专注。
第二, 激励制度。会把你的头衔公示。这样你看到别人的头衔就会受到刺激,所以更想着超过他。
第三, 荣誉诱惑制度。如果没有拿过第一名,总想着拿第一。
游戏玩完后被我卸载了,因为投入了我大量的时间在上面。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工作和锻炼也能像游戏一样就好了。生活和工作也一样,制定各种规则去让自己去享受
珍惜每一天,让自己变得更好。加油!!不要把时间浪费到无聊的八卦、无聊的新闻、跟自己无关的各种事情上去,努力提升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