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608746/0ec3f23038341b91.jpg)
瓮门半开窥世,几度易名蜚扬。
青砖斑驳匿伤痛,犹闻烽火刀光。
日夜迎风雄立,六百年话沧桑。
曾盟帝业立千秋,稳固何若金汤?
(赖洪林2017.11.19午于南京神策门公园)
![](https://img.haomeiwen.com/i6608746/4518bf29113d416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608746/249942858370be9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608746/76cd47ad6caa185d.jpg)
【神策门】是南京明城墙十三座内城门之一,位于中央门以东、南京火车站以西,是南京明城墙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也是所有城门中唯一保留有民国以前镝楼的城门。神策门是南京明城墙中唯一的外瓮城城门。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认为南京诸城门的名称具有封建迷信色彩,不符合时代潮流,而将“神策门”改为“和平门”。
根据明史记载,神策门由朱元璋的军师宰相刘伯温亲自勘察筹划建造,出入城门要经左右门洞,平时只开一门,急时酌情开一洞。南京明代内城城门,相关传说是民间顺口溜一则:“内十三,外十八,一个门栓朝外插。”这个被人形容为“门栓朝外插”的城门指的就是明代南京神策门,民间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它特殊的建筑形式。神策门规模较小,城门在里,瓮城在外,瓮城门也不正对着城门,而是开在瓮城的东北角,所以明南京神策门又被称为外瓮城城门,正是由于唯独神策门依然采用了古老的外瓮城结构,因此她也成为了十三座城门中结构最独特的。
神策门虽是军事要塞,但由于地处荒僻,少有人烟。明、清、民国时期基本闭而不用。神策门到了清代,清军在此大败国姓爷郑成功后,清顺治皇帝为庆贺清军大胜,特下诏曾一度将神策门改为“得胜门”。太平天国初期,清军的第一次攻城发生在此,神策门的没落则是伴随着太平天国末期整个天京城的失陷,清军先从太平门附近攻入,然后兵分几路,其中有一路就沿城墙打到了神策门,最后神策门在内外两路清军的夹击下被攻陷。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南京,将和平门外瓮城陪土建成日军汽油库。解放后1956年,南京军区接管此处,仍沿用作油库,禁止百姓参观;直到改革开放后的2001年,南京军区将和平门油库归还南京市,南京市人民政府将和平门开辟为神策门公园,神策门同时也跟南京明代城墙一样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