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的《就命运而言,休伦公道》、程浩的《幸与不幸,都需要有人去承担》、欧文·亚隆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中对死亡的深刻探讨,黑塞在《悉达多》里对生命意义与智慧的追寻……这一个个从别人的痛苦与沉思中流出的文字,此刻成为引领我走出灰暗的使者。想到这儿,不禁想象,是否此刻我打出的这些句子,在某个时刻也能给世界上某个角落的某个人带去一丝柔光。
这段文字是我昨天在看《医路同行:乳腺癌患者康复笔记》第一篇【幸与不幸,都需要有人去承担】主人公在述说她患癌的故事,才21岁的大学生对人生充满了希望,可是被查出得了乳腺癌,治愈后又复发,复发了治愈康复,可就在她快从乳腺癌的阴影里走出来的时候,2018年又被查出得了“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读到此我惊呆了,怎么会如此的不幸运,但更多的是佩服。
我不能够把她的心路历程用文字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你感兴趣看看她的故事和文字,可以去某读书找一下《医路同行:乳腺癌患者康复笔记》这本书。
她抗癌路上的辛苦没人能懂,就像她自己说的一样:当我开始讲述,人们如何理解我的故事、解读我的经历,用何种情感对待一个与癌症相伴7年、患癌3次的年轻女孩:同情、震惊、触动、怜悯、怀疑、冷漠……都已经无关紧要。
讲述本身就是一种冒险,冒着被误解、被过度解读、被量化比较、被讥讽嘲笑的风险,而其实,每个人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讲述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意义不是寻求外界的理解,而是呈现内心的真实。把自我的这种赤裸裸的真实展现出来,是需要巨大勇气的,勇气来源于3次面对死亡的过程中积攒下来的紧迫感。
生命短暂,一切假面都是一种愚蠢的浪费,我希望当不可避免的死亡来临之时,我能说自己尽力活出了最真实的自我。而关于外界的反馈,若是同情和感动,我感恩并欣喜接受,因为这来源于人性的善;若是误读和嘲笑,便置之不理,毕竟这世上没有感同身受,误解和被误解是人类的宿命。
我之所以把她诉说的文字,一字不落的放于此,是真的觉得她的文字很有力量,也给了我对生命的思考和警醒。
主人公的文笔在我看来是我无法契机的,因为这些文字是她的救赎,帮她疏解和疗愈,对我来说文字也成了一种心灵寄托,从年初开始写自己的过去写原生家庭,一次一次与自己对话,我想在写的过程中,那些过去的伤害也在渐渐被弱化,爱和希望从心底萌芽,于是我们越来越热爱生活,热爱自己。
她说:“疾病的意义,是让一部分人从盲从和麻木中挣脱,重新回归自己的本性,敏锐而犀利,看清自己,看清生活。”
她说:“未来的日子里,若是再充斥着违心的话语和虚假的面具,若是再把别人的目光当作表演的舞台,若是再把过去的重担和未来的惶恐都加诸今日的感受,那又何尝不是对生命的背叛、对手中宝物的亵渎呢?”
如此顽强的生命,对生命的思考如此透彻,她说如果她编书,要汇编一部人类死亡回忆录,目的是教会别人死亡的人,同时也能教会人生活。
写此文第一是想记录自己对主人公的赞叹,第二是想以此告诫自己要重视自己的健康,第三表达一下自己对于文字的感谢,第四让大家看到世界上有如此顽强的生命,从她的文字里学到一些面对困难时应有的坚强和智慧。
如果可以,请一定要坚持阅读坚持写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