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尽,本周跟着工作室的节拍,学习了两篇问题导学的论文资料,把我的思考又集中到了问题导学上,对于每天在讲台上和学生摸爬滚打的一线教师,这个话题很接地气,也很值得研究。
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而在我心中,精准的问题就像一个舵手,不同的课堂提问会带领着我和学生在课堂上看到不同的曼妙风景,平时备课,我最花费心血的,也是在设计课堂问题上。
第一步,我会问自己,我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我想让孩子们关注到什么?我想让他们思考什么?从而设计出我心仪的问题。第二步,我会盯着我的问题,仔细琢磨,这一问下去,孩子们是怎么认为的?还有更简洁明了问法吗?如果想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问题,我会心花怒放一阵子,陶醉在自己的小天地,比见了美食美衣还高兴,有时也会纠结,绞尽脑汁想出的问题总是不满意,这时我会停下来,缓个一两天,这一两天当中,我就像一个游神,无时无刻思维总是不由的想到我备的课上,直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出现。
比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之前我总是围绕神机妙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之前我总是围绕神机妙算,让孩子们思考,周瑜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比不上他。文中哪儿能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是常见的教学方法。但是我总觉得问法太大了,好孩子还行,中等孩子纵观全文就有点难度了,虽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也都能说个七七八八,但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思维是凌乱的,信息的提取,前后文的关联,阅读的技能并没有大的提高,这不是我想要的。
回想荆慧琴老师上这一课时,她设计的主问题第一个是找一找周瑜和诸葛亮共有几组对话?第二个是哪儿让你捏了一把汗?哪让你松了一口气?这一下把全文分成了两部分,而第二部分关注了孩子们的自身体验,孩子们的思维就比较活跃。
今年再次教学这课时,我不想走老路,我问自己,我想让孩子们关注什么?关注对话,关注语言描写,那我就在对话上下文章。
课堂上,我抛出第一个问题:文中有许多诸葛亮的语言描写,有一处与众不同,默默读课文,找一找,是哪儿?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之后抛出第二个问题:《祖父的园子》文中有: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们感受到了祖父慈爱的笑。《晏子使楚》文中有: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我们感受到了楚王不怀好意,别有用心的笑。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一笑体会到了什么?这个笑可以去掉吗?课文中和周一笑体会到了什么?这个笑可以去掉吗?课文中和周瑜对话可以加上笑吗?
孩子们兴趣高涨,七嘴八舌,不仅理解了笑的不同含义,还理解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第三个问题:在什么情况下语言描写的提示语需要简洁?什么情况下提示语需要生动细致。一节课孩子们不仅知道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对语言描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笑百媚生,全在问题中。总之教学不息,学习不止,问题导学的研究就永远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