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文字感觉很迟钝。
年少时上学,不会背书。因为记忆太特别。对于文字,太有画面感,就是思维太形象。比如,看到苹果这个词语,我的脑子里就跳出一个苹果的画面,或者说脑子里想到一个苹果。然而需要背出来时,又转换苹果这个词。词语少,短句子尚可。如果,是整段或整篇课文的话就完了。我无法百分之百转换成原来词句,只能说成个大概意思。这样就只能是复述,无法背书。背书要求一字不错的。
从小受背书之苦,还有轻微的分心症,就是严重的神游。我的文科一团糟。初中三年,英语,语文,及格线上下。只是喜欢阅读课外读物,读小说,比上课有趣多了。
师范时开始喜欢读古诗词了。只是在心智上,似乎更多负面影响。
师范毕业,自学考试专科,古代汉语,考过绍兴市第一。不过没什么用。感觉在实际水平上,没啥真正特别的提高。
结婚后小孩十来岁时,忽然有一天觉得离书本的距离太远太久。开始找书,找来一本书,是张爱玲的散文。读着,感觉自已从没读过如此美丽实在的文字。写得真实,不做作,可长可短,想到什么写什么,文字风雅动感,一个个字看着平常,组合起来却有一种特别的味道。不由感伤,自己在教材中一直读的是什么文字啊!
慢慢开始读,但是开始得痛苦,很多不难的书,读着都累。但慢慢读下去,涉及了很多面,文学,教育,建筑,心理学,哲学,文化类的,教涉足一点点,但无力深入。
读了几年,生病,手术,又生病,又手术,几无看书之欲望和力气。中间只看了些中医和养生的书,积极试验,勇于实践,身体确实好了不少。
现在慢慢恢复看书,看书范围慢慢广了,对于心理学,心智研究的特别感兴趣。找到阳志平的公众号,感觉自己学的太少,阳老师介绍的书能看懂的也少。
前几天看《人类简史》,今天开始看《看见成长的自己》。都是很好的书,确实需要读不会浪费时间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