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孩子再小也是一个生命个体,请父母尊重每个孩子

孩子再小也是一个生命个体,请父母尊重每个孩子

作者: 钟泰源学校 | 来源:发表于2020-09-21 21:50 被阅读0次

著名亲子专家、马来西亚萨提亚中心首席导师林文采老师说:“好的亲子关系,先于教育。”

在大多数父母的认知里,孩子一出生,我们就要考虑如何“教育”。

我们希望通过教育让孩子知书达理、聪明好学、令行禁止,唯恐自己的疏忽或懈怠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把学习看的甚至比其他一切都重要,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年纪,和心理教育与疏导。

而事实上,我们跟孩子之间应该是先有关系,后有教育。

每个孩子天生就知道,他们需要父母,他们依靠父母,所以,只要父母的要求是合理的,孩子是不会故意去破坏跟父母之间的关系的。

除非父母的要求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或者言辞行为不当,孩子才会抗拒。

因此,当孩子表现出不配合或者逆反的时候,就是父母需要反省自己的时候。

我们跟孩子之间的关系越友好,我们的“教育”才越有效。

如果我们跟孩子保持着良好的亲子关系,当遇到问题时,彼此就能够心平气和地商讨,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倘若我们跟孩子关系紧张,一旦遇到问题,就会马上剑拔弩张。

因此,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让教育事半功倍。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在学习的道路上一帆风顺,一定不能仅仅靠“教育”,先得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港湾,让孩子在疲劳的时候可以放松休息,在烦恼的时候可以尽情倾诉,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可以得到支持鼓励。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缓解家庭氛围里有时剑拔弩张的气氛,让孩子放松心态,保持良好心态的同时也能专心学习。

教育孩子最忌讳失去客观立场

分享一个学渣变为学霸的故事。

小学一次放学,老师拉住接孩子的爸爸,告诉他孩子上课爱说话,专注力不够;孩子还会和同学打架。

这位爸爸回答道:

好的,让您费心了,我回去教育他。

放学路上,孩子战战兢兢地问爸爸:

你不是打算教育我吗?

爸爸说:

你在学校的行为,自己负责就行了。我相信你能做到的。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爸爸在接孩子的时候,一位家长朝着他的儿子说:

哟!学霸!放学回家啦?

这一刻,这位爸爸知道了,孩子已经开窍了,也长大了,他从学渣进化成了学霸。

当面对老师说教,这位爸爸真的不担心吗?

并不是的,他只是假装不担心而已,因为他知道,教育孩子时,不能只在意孩子的“不好”。

教育孩子,最忌讳的就是太片面,只听到孩子的“不好”便匆忙对他进行严厉的管教。

别总否定你的孩子,尊重才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课

曾经在少年犯管教所做过一个调查,调查显示:

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曾遭受过父母的语言伤害。轻则否定批判,重则咒骂羞辱。

一位少年犯曾曝光过他的童年生活:

12岁爸妈离婚,妈妈带着自己一个人生活。

生活的重担压垮了母亲,她开始咒骂孩子出气,在妈妈眼里,12岁的少年就是“和你爸一样的废物”。

慢慢地,他学会了叛逆,开始和妈妈对着干,开始把在妈妈身上受到的气撒到比自己弱小的人身上,进而一失足成千古恨。

父母的否定,让孩子变得自卑、变得暴力、甚至反社会。

他的内心就像是一个永远都填不满的黑洞,没有自尊、也没有温暖,只有无尽的谩骂,像一颗破败不堪的灵魂。

文学家胡适曾在《我的母亲》中写道:

我的母亲气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情感的话。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对孩子来说,父母对自己的尊重,是他长大后为人处世宽容和气的源头;

而对父母来说,对孩子尊重和认可,是一生的必修课。

我们养育孩子的初衷,分明是想让他快乐健康地成长。

可到了上小学后,怎么就变成你必须考出好成绩,你才是我的好孩子了呢?

诗人纪伯伦在《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中写道: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请相信,每个孩子生来优秀,只不过有的孩子优秀得慢了一些,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和等待。

转自教儿育女学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再小也是一个生命个体,请父母尊重每个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ibyktx.html